黄花梨家具,为什么那么值钱?
黄花梨作为一个树种,在明末清初就已接近绝迹。据说,清宫曾经储存了一些黄花科木材,在乾隆退位时用去大半以置办“乾隆花园”,在袁世凯登基时彻底用尽。黄花梨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若干物证和一个传说。
当黄花梨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已经是改朝换代的数十年后。
在1963年的上海博览会上,黄花梨木出现在海南代表团的药材展区。黄花梨在中草药中被称为“降压木”,有降低血压、清心明目之功效。这几立方米黄花梨木被参观展览的家具厂全部买下,又被来上海参观交流的北京的一家木器家具厂发现于车间,回京后报告给国家林业部,黄花梨并未绝迹的消息一时振动中央政府。很快,由国务院发文并组织专家赶赴海南考察,果然发现深山老林里还有少量黄花梨野生树木。
也许那个时候还没有环保意识,为了出口创汇,最后的这批黄花梨就这样被人们热情高涨地杀死了。我看过当时参与考察的人员写的回忆录,当看到他们描述着当年押着几车皮的黄花梨原木“凯旋”回京的兴奋时,我并无半点兴奋,只有一丝悲伤。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衣食足而知礼仪,开始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开始注重国家与民族精神源头的追索和个人审美层面的满足,并且试图用各类历史的物证,找回中华文明历史的原貌和中华民族曾有的优雅。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家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大。
近年来,黄花梨古董家具依靠国家重点文物回收资金和民间收藏资本开始逐步从境外回流。和这些古董家具一样,前些年出口创汇的黄花梨仿古家具也在市场价格的作用下,开始逐步向国内回流。
时代更迭,气象更新,传统文化一经复辟回潮,立即重放异彩。黄花梨首先大象归位,吸引了一些对历史有责任感和对收藏感兴趣的人,其中主要是专家与文人。
他们重新翻阅历史,搜集古董,不仅仅是黄花梨家具,瓷器、织绣、青铜器、字画等多年来散藏于民间角落里的奇珍异宝,重又悄悄地向国家的文化中心聚集。
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发表之后,有大批外国收藏家涌入中国内地,大量珍贵的明清家具就是在这个“梦醒之前”的时期流散出去的。这也许是明式黄花梨家具在历史上最后的一波流失潮了。
在中国本土的多数收藏者终于意识到黄花梨的市场价值时,黄花梨古董家具已经所剩无几,除在少数藏家手中辗转流转外,多数爱好者只能借助文化兴国的热潮,重拾传统工艺、抢救珍稀木材,仿制明式家具。
老旧家具的残肢断臂,海南岛内老房的门板房梁,甚至旧时的米柜锅盖等,皆被搜罗一尽,海南黄花梨的来源迅速枯竭,市价涨幅十多年来龙门连跳,材料至今稀缺到以斤论价的地步。
海南黄花梨仿古家具的价格已经快速接近古董家具,成为木材市场上最尊贵的角色。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