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木家装|明式家具,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
【中华整木网】谈到中国古代家具专家的话,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王世襄。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世襄等专家就参与、制定了关于紫檀、黄花梨等明式家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规定。他的《明式家具珍赏》在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对于古代家具珍藏的热潮。
正是在这本著作当中,王世襄这样写道,“明至清前期是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在宋代,人们的起居才进入了垂足高坐的时期,各种高形家具已初步定型。南宋时期,家具品种和形式已相当完备,工艺也日益精湛。然后明代延续到清前期,而大放光彩。清朝的中后期,雕饰繁琐风格大变,艺术水准实际上大为降低。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家具在明嘉靖、万历到清康熙、雍正这二百多年间,特别是海关开禁,海运业的发达, 引进许多优良木材,创造出不朽的红木家具,不论是数量上来看,还是从艺术价值来看,称之为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因社会长期而较稳定和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出现了整套家具的概念。
那么相比于其他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有什么特点呢?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结构严谨 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其方法是把“心板”装入采用45°格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家具竖料与横料均成的方框内,安装四根牙条,形成完整的周圈装饰件,叫“圈口”。)、券口(家具竖料和横料构成的方框内,常安装上、左、右三根通长的牙条,使框内空间形成变化,民间工艺术语称之谓“券口牙子”。)、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的手法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象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木材坚硬 纹理优美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明式家具是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鸡翅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
总结明式家具就是用料名贵,作工考究是艺术价值,简洁明快,不加装饰是其家具工艺艺术达到了顶峰。
这种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