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砍下来要“泡水”2-3年,是真的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木刚砍下来要“泡水”2-3年?那么,原木“泡水”有什么作用呢?
之前,业内有提出“老年间砍下原木来放水塘里沤泡个2-3年再用”的说法,关于其原因莫衷一是,各说纷纭。
由于每个匠作流派以及传承师傅的观念分歧,目前关于原木“泡水”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提升防虫耐腐性:有部分木材中含有糖分,虫卵,菌种,通过浸水,有的还在水里加入药剂对木料本身注入防腐。这样浸水后捞出来,两端封死阴干处理,可以对木材的耐腐性提升有帮助。也有网友提出红木类的硬木芯材本身难受虫卵,用这种处理方式有点画蛇添足了。
二、以便防腐保存:这个原因是近期网络上最流行的说法。大致的意思就是利用外因使得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以便木材完全无收缩或膨胀,外形均保持最大尺寸,体积不变。
三、师傅教的老经验:国人总是“神话”一些“经验之谈”。由于传统木匠的手艺都是师徒相承下来的,或许刚开始只是遵照师父的教导,而到了后来就将这一步骤奉为“规矩”,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为惯例。
答案纷纭,没找到专业结论,全系民间传说。归拢一下,出现得最多的说法就是第二种:防止开裂和变形,也就是说“去性”(释放内应力)。
那么,果真如此嘛?
含水率对木材胀缩的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胀缩的影响发生在“纤维饱和点”至“木材绝干”阶段。纤维饱和点指木材细胞壁含水率处于饱和状态而胞腔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专业领域中通常以30%作为各个树种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的平均值。纤维饱和点是木材多种材性的转折点,如密度、强度、韧性、抗劈等。
注:生长中或新伐倒的树木,其含水率之多少随树种而异。一般树木体内含水率在40-100%之间,多的可达200%以上,个别树种甚至可达300%。
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无论含水率增加或减少,除重量有所不同外,木材完全无收缩或膨胀,外形均保持最大尺寸,体积不变。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体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减而增减。含水率减少愈多,木材收缩率愈大,至绝干时,收缩至最小尺寸。
已经知道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木材没有胀缩活动。也就是说,内应力还没产生。内应力(木性)是因为木材的各向收缩率不同(各向异性)而产生的。
原木泡水对于防腐保存是一个有利条件,但只能是暂时性的防腐保存。新砍原木至纤维饱和点(含水率30%)这个阶段内应力尚未出现,也谈不到“去性”。那泡水的本质意义何在?木性很可怕,会有变形、开裂和曲翹,它们会发生在不同的阶段。所以,是这些工匠单纯且又盲目的“依古传制”,还是确有功效只是懵懂不解?
当然,不论是什么原因使得匠人们将木材“泡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木材中的含水率过大,做成成品后销售出去的物件,难免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因此,不论事前有没有经过“泡水”,木材制作前都是需要干燥的。
木材的干燥解决了因木材的不均匀的湿胀干缩导致家具接榫松脱或板面开裂等现象,保证红木家具结构的稳定性,保持木材天然纹理,使之外形美观,再配以适当的雕花,不仅使红木家具拥有天然之美感,也为红木家具消费者提供“定心丸”。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