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涂料缺陷和涂膜病态
一.涂料缺陷
1、发浑 清漆、清油或稀释剂由于不溶物析出而呈现云雾状不透明现象。
2、变稠 色漆在贮存过程中,由于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稠度增高(不一定增加到不能使用的程度),体积膨胀的现象。
3、絮凝 在色漆或分散体中形成附聚体的现象。
4、胶化 涂料从液态变为不能使用固态或半固态现象。
5、结皮 涂料在容器中,由于氧化聚合作用,其液面上形成皮膜的现象。
6、沉淀 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其固体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现象。
7、结块 色漆中颜料、体质颜料沉淀成用搅拌不易再分散的致密块状物。
8、有粗粒 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展现出的粗颗粒(即少许结皮、凝胶、凝聚体或外来粗粒。
9、返粗 色漆在贮存过,由于颜料的絮凝而使研磨细度变差的现象。
10、发花 含有多种不同颜料混合物的色漆,在贮存或干燥不定期程中,一种或几种颜料离析或浮出,并在色漆或漆膜表面集中呈现颜色不匀的条纹和斑点等现象。
11、浮色 发花的极端状况。某些颜料浮升至表面,虽漆膜表面颜色一致,但明显地不同于刚施涂时的湿膜颜色。
二、涂膜病态
1、针孔 一种在涂膜中存在着类似于用针刺成的细孔的病态。它是由于湿膜中混入的空气光和产生的其他气光破裂,且在漆膜干燥(固化)前不能流平而造成,也由于底材处理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而造成。
2、橘皮 漆膜呈现橘皮外观的表面病态。喷涂施工(尤其底材为平面)时,易出现此病态。
3、发白 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出乳白色的现象。这是由于空气中水气在湿膜表面凝露和(或)涂料中一种或多种固态组分析出而引起的。
4、流挂 涂料施工于垂直面上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度不均匀的涂层。
5、收缩 漆膜的若干部位呈现出程度不同、分布状态各异的厚度不均的外观。这是由于湿膜与底材(或干膜)间的界面张力太大、润湿性小,底材表面处理不好,含有油污湿气,喷涂时管线混入油水等引起的。底材边缘部位漆膜变薄或无漆膜现象称为缩边;漆膜上出现若干个小圆孔状的收缩称为缩孔。
6、缩孔 漆膜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的现象。此现象俗称麻坑(点)。
7、厚边 涂料在漆膜边缘堆积呈现脊状隆起,使干漆膜边缘过厚的现象。这是由于不正确的施涂而造成的。
8、咬底 在干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使其下部的干漆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通常的外观如起皱)。
9、渗色 来自下层(底材或漆膜)的有色物质,进入并透过上层漆膜的扩散过程,因而使漆膜呈现不希望有的着色或变色。
10、不盖底;露底 涂于底面(不论已涂漆与否)上的色漆,干燥后仍透露出底颜色的现象。
11、表面粗糙;起粒 漆膜干燥后,其整个或局部表面分布着不规则形状的凸起颗粒的现象。这是由于涂料贮存时发生结皮、絮凝以及施工时尘土、砂粒进入湿漆膜等原因引起的。
12、黄变 漆膜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倾向。
13、变白 漆膜经受水、汽油等液体浸泡后,由于发生蜂窝状的溶胀,而使表面呈现乳白色的现象。轻微的变白会随液体的挥发而消失;严重的变白,即使液体挥发后,漆膜也不能恢复原状。
14、失光 漆膜的光泽因受气候的影响而降低的现象。
15、溶胀 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液体渗入整个漆膜,而使其发生增厚、变软的现象。
16、软化 漆膜经液体浸泡后,由于溶胀而硬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17、开裂 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通常是由于漆膜老化引起。比较重的形式为:微裂、细裂、小裂、深裂、龟裂、鸡爪裂。
18、剥落 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其下层,或者涂层完全脱离底材的现象。
19.粉化 漆膜表面由于其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以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
20.回粘 干燥不发粘的漆膜表面随后又呈现发粘的现象。此病态一般是由于聚合不足的油、沥青或其氧化物的脱液收缩作用(即液体从胶体中排出)引起;或底材处理不当,底材中的松油、油污、增塑剂等物从漆膜表面渗出而引起。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促使产生此病态。
21.生锈;锈蚀 漆膜下面的有色金属表面,局部或整体产生红色或黄色的氧化铁层的现象。它常伴随有漆膜的起泡、开裂、片落等病态。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