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红木家具含水率总汇,你都知道吗?
红木家具用材的含水率与家具的内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大家知道,木材本身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制做家具之前,一定要做烘干处理。但是,烘干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要使家具用材的含水率与使用地区大气的平均含水率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做好了的红木家具,它的含水率最好是比当地空气的平均含水率低那1%-2%,也不能太低,太低了木材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使家具膨胀变形。红木家具用材的含水率最好是不高也不低,高了,家具会涨裂。低了,它又会开榫,裂缝。
1、含水率(质量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红木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
含水率的计算有个公式:含水率=(湿重-土粒重)/湿重×100%
2、含水率和烘干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买家都注意到了含水率这一指标。如今减少含水率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机器的烘干。不同的形状对于木材的烘干也有一定的影响。
简单地说,方料烘烤比板料烘烤难度大,因为料大,内部湿度难控制稍微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大面积干裂、变形以及曲翘的问题。
红木属于难干阔叶材,因此其干燥宜分两阶段进行,即先进行预干,干燥至含水率20—30%,再进行窑干。
红木板材先经过各种方式的预干,再进行窑干,就有可能降低能量消耗,并可减少降等,保持木材本色。用气干作为预干措施可以提高干燥窑生产率约40%,减少废品60%。
为了促进红木的干燥,采用预刨光的方法也是十分有用的。生材在窑干前先以平刨机两面刨光,可以消除锯切时留下的微小的缝隙,有很好的防裂效果。
这种微小的缝隙,也是造成干燥开裂的原因之一,包括干燥的表裂和内裂,木材的内裂大约有98%是由表裂加深所导致的。
有研究表明,预刨光可减少表裂约75%,缩短干燥时间7%。但需注意的是,进行预刨光的板材厚度要略加大,以免因刨光损耗而厚度不够。
这可能会造成材积损失的感觉,但是木料经刨光后,使用前仅细刨即可;而未经刨光的板材在使用前也必须经过平刨与细刨处理,所以实际上总损耗相同。
3、含水率的测量
测量木材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电测法、干馏法、滴定法和湿度法,在木材加工领域里,通常采用烘干法。烘干法是将木材的含水率试片烘至全干来测其含水率的方法。
一般在距离锯材端头250~300mm处,截取一片顺纹厚度为10~12mm的有代表性的含水率试片。
将含水率试片刮净,在精确度为0.01g、量程不小于200g的天平上称首重;然后将试片放入温度为103±2°C的恒温箱中烘6h左右,再取出称重并做记录;再放回烘箱中继续烘干。
随后每隔2小时称重一次,直到最后2次称重的重量不变,就是绝干重。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绝对含水率。绝对含水率 =(试片首重 - 绝干重)/ 绝干重×100%
4、木才干缩的特性
木材含水率从高到低下降,当水分降至低于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一般在23~33%之间,平均取30%)时,随着木材细胞壁中吸着水的排出,木材的尺寸缩短,体积也相应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木材干缩(即变干的过程收缩)。
木材的干缩以干缩率表示,将所有吸着水完全排出所产生的木材干缩率称为全干缩率,木材的干缩率在三个方向不同,木材顺纹理方向(即纵向)的全干缩率仅为0.1~0.37%,而横纹的径向约为3~6%,弦向则为6~12%。
木材的横向干缩远大于纵向干缩;弦向干缩大于径向干缩,弦向全干缩率约为径向的两倍。木材干缩的方向性,特别是纵向与横向的差别,在家具板材中也能得到体现。
木材的干缩与各地区的平衡含水率密切相关,各地区平衡含水率季节及气候等因素而变化,约在7~18%之间(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为11.4%)。
家具制作时,木材的含水率理论上应与家具使用目的地平衡含水率相一致或略低1~4个百分点(考虑吸湿滞后现象),家具在这样的环境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干缩。
而在用材未经烘干或烘干后,家具用材不均匀或整体含水率仍高于使用目的地平衡含水率。使用一段时间后,木材内部水分蒸发,与使用地区的平衡含水率达成一致。由于木材内部的水分散失,造成体积的缩小,也就产生了木材干缩现象。
5、全国红木家具含水率总汇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时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