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木一线|红木行业整体回暖 去库存是首要任务
2016年,对于大部分家具企业来说,可能是较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较为紧张的一年。经历了前两年的市场低谷后,红木行业在“进材难”和“家具潮”中痛并快乐着。
【记者观察】
当前,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步入“新常态”,红木家具行业也呈现出新状况。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红木行业也在步入一种“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表现为,红木原材料资源日益稀缺,单靠材料本身升值带动行业快速发展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消费者的眼光和对家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红木家具从盲目消费转向理性消费。在终端市场尤其是高端红木家具收藏市场倒逼之下,红木家具企业步入淘汰和洗牌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红木出口大国纷纷加强了红木原材料的出口禁令。加之10月国际CITES大会的召开,我国红木市场上常用的几大红木主力原材料如紫檀属的紫檀木类、花梨木类中的刺猬紫檀,以及整个黄檀属都被列入了濒危管制,红木材料来源急剧减少,红木进口与运输成本迅速上涨,红木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潮。红木家具企业面对高价原材无能为力。
大红酸枝原材料平均涨幅已达40%;巴里黄檀原材料涨幅达50%;缅甸花梨小料涨幅高达65%;而之前最不受重视的非洲花梨原材料涨幅竟然接近100%。CITES大会,将多种常用红木材种也列入“拒绝入境”门槛。不论是濒危管制、各国严抓走私,还是运输成本增加,都难以阻止原材料的价格一涨再涨。
可以说,这一场红木价格的上涨,是2016年红木家具进入“牛市”的标志。
红木原材市场大涨,红木家具必然跟随。在价格占主导的市场,木材的价格最终还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红木家具的未来走向,可能会向更精细化发展,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百花齐放”的替代材种,这一切都有待于观察。
【专家解读】
行业调整 去库存是首要任务
随着红木市场进入新常态,红木家具市场也面临着去库存压力。
2013年,随着新修订的国际贸易公约的颁布,让整个行业达到近年来发展的巅峰,随后的2014年红木行业进入“盘整期”。近两年来,红木行情一路走跌,市场进入低谷。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来自高端销售的渠道部分受阻,红木“礼品消费”减少,以前“做出来就能卖”的红木热市已经冷却。消费者对家具的审美观进一步提高,购买时倾向于精品家具,对市场上的一般性产品大都处于观望状态,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在“买涨不买跌”观望心理作用下,出手较为慎重。
经过市场的过度消费后,红木价格持续降低,销量更是一路下滑,库存量激增。而大量库存又会进一步加速行业企业洗牌。因此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首要任务仍然是去库存。
红木行业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朝阳产业,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相信行业的低迷只是暂时的,经历调整蜕变后,行业复苏脚步渐近。
未来市场看涨 企业更应理性
2016年,多项红木被列入国际公约,受到管制,其实名贵材料的紧缺一直伴随着这个行业。这些材料受到管制,未来应该会有两三年的上涨期,从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出来,刚性需求又起来了。尤其10月之后,销售额有明显的上升。从2015年到现在,大家一直在观望。今天,国际公约对材料的管制,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介入,很多人开始面临着要不要下手的时候,材料的上涨是必然的。但不大可能发生类似以前的抢购潮,市场和消费者都已回归理性。虽然现在家具的价格还没有明显上涨,但之后肯定会有一个缓慢上涨的过程,未来市场应该有个好的走势。
尽管前景光明,但企业要理性,做好市场定位,有忧患意识,做出品质优秀的产品,一味贪大求全,这样也很容易会倒闭。
行业整体回暖 传统家具还是阳光产业
2016年,红木原材料迎来了新一轮普遍看涨的趋势,涨幅达到了30%至50%。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前几年市场低迷的状况即将回暖。后期价格虽然不会暴涨,但基于目前政策和市场的影响,稳步上升的势头已经显现。
红木禁令的出台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必定会对终端市场带来影响,最明显的是家具价格上涨。行情整体回暖是必然趋势,近几年来,红木市场虽然几经跌涨却从没有一蹶不振,说明红木市场消费需求依然坚挺。
可以说,2016年,我们前几年市场低迷时的坚持已经看到了回报,2016年原材料的上涨趋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传统家具还是阳光产业。2016年的原材料上涨,将在2017年的家具成品市场体现出来,行业整体回暖。我们要做的是提升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准,做好市场推广和消费服务,助力下一轮的行业发展。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