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木定制 都是木材魅力惹的祸

10-11 15:18

导读:目前有很多人士都在分析为什么红木家具在中国的“温度”会如此之高。有人说中国人富起来了,他们看中的是红木家具的文化价值。也有人说,中国历史悠久,他们看中的是文物价值。还有人说,红木家具是我们的国粹,使用红木家具可以提高自身的价值。更多的人说,红木家具没有固定的价值,它和黄金、股票、期货一样,具有可以炒作的价值。追溯根源,就是两个字模糊了人们的视野— —金钱。

目前有很多人士都在分析为什么红木家具在中国的“温度”会如此之高。有人说中国人富起来了,他们看中的是红木家具的文化价值。也有人说,中国历史悠久,他们看中的是文物价值。还有人说,红木家具是我们的国粹,使用红木家具可以提高自身的价值。更多的人说,红木家具没有固定的价值,它和黄金、股票、期货一样,具有可以炒作的价值。追溯根源,就是两个字模糊了人们的视野— —金钱。

有些学者认为:木材以管状细胞为基本元素,其细胞仍然是活的,还在呼吸。于是,木家具就像是有生命的活物,跟我们一同生活,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董玉库,1959年出生,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现就职于日本中国木材株式会社。曾留校任教多年,后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木材科学与家具的研究。在我国较早从事西方家具的研究工作,并讲授《家具史》课程。出版著作有《材工业手册》、《木材科学新篇》、《西方历代家具风格》、《木材科学研究》等。

东西方家具,都将目光瞄准了木材,而且这是持续上千年的“爱”(图1)。可能有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为什么?也有很多人在回答这个朴素的问题。一般来讲,美好的东西就有魅力。如果将“美好”这两个字分开来看,很多时候是因为“好”而产生“美”,进而再由“美”而推进“好”。正如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说的那样:“女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人们对于木材有持续上千年的“爱”。

笔者认为,人类社会最初选择了木材,主要看到的是木材的“好”。汉语中的“好”还包含“容易”的意思。比如,木材容易就近取材;木材的硬度、强度、轻重都适中,就当时的劳动工具水平来讲,具备切断、刨光木材的基本能力。再美味的佳肴,其先决条件是人能咀嚼得动,才能知道是不是好吃。

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中,提出了“材美工巧”这一基本审美观点。书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可以说“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种思想长期以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事实上,我国的古典家具也完全体现了这种原则。我们通常要求木材要给人以美感的质地、纹理、色泽,同时还要有能工巧匠的制作,材料的质地美与加工的精巧结合在一起,就打造出一件完美的家具。

明朝的天启和万历两位皇帝都喜欢木工,现在还有很多木工爱好者,虽然不能说他们完全懂得这种深奥的关系,起码可以说木材的魅力吸引了他们。

木材之美

木材之美,古有古人之言,今有今人之感。中国人对于木材美的认识,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也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的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这五个特性。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先生撰文指出,这“五德”在中国传统家具用料中也都有体现,他将玉石的“五德”延伸到木材上,概况为“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成为木材之美的真实写照。

小叶紫檀越南黄花梨

汉初思想家陆贾(约公元前240~前170年)在《新语·资质》中记述樟木时写道:“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天下之名木,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太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浮于山水之流,出于冥冥之耶,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于斧斤之功,得舒其文彩之好。精捍直理,密致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在高柔软,入地坚彊。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剋画而文章成”。

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专家学者的书籍也不少,但这些大多都是人们千百年来凭感官而获得,且大多为文字描述。

近些年来,日本的一些学者投入了很大力量来研究木材的优点,提出了《木质环境学》的概念。同样,以东北林业大学李坚院士为带头人的研究团体,又将传统《木材学》的范围加以外延,形成了“广义木材学”的新概念,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来评估人的感受,用量化指标描述木材的美,木材的很多物理指标都纳入了“木材之美”的评价范围之内。

首先说视觉。《色度学》的基本原理被引入到木材表面的分析之中,用色相、反射、吸收、光泽度、纹理的离散分析等一些量化的数据来评价木材。比如,木材能吸收紫外线,可以减轻对人体的危害;木材能反射红外线,反射后的光线使人的眼睛感到柔和;木材年轮的间隔分布所呈现的不规则的生物节律,与人的心脏跳动涨落所呈现的1/f波谱分布形式相吻合。

再说触觉。在评价人对木材接触冷暖感、软硬感和粗滑感方面,引入了木材导热系数、木材粗糙度等物理指标,从材料环境、心理和生理——三因素来综合评定木材的触觉特性。

此外还有,听觉的隔声性、音响特性、吸声性,嗅觉特性,吸湿特性,等等。

这些研究的目的都是想证明木材对人类如何友好,进而再说明木材是美的。

木材之魂

人们都喜欢木材,除了我们能用语言、文字、数字来表征木材的美之外,还有的人将木材视为一种崇拜物,其实就是信仰木材。

树木以一种自然物受人崇拜,已成为一种图腾文化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当树木伐倒、制材,进而再加工成各种器物之后,人们的崇拜意识也会转移到木材之中。

有些学者认为:木材以管状细胞为基本元素,其细胞仍然是活的,还在呼吸。于是,木家具就像是有生命的活物,跟我们一同生活,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在此,仅举两位有代表性的设计师,看看他们是如何认识木材的。

乔治中岛(George Nakashima,1905-1990)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的日裔人士(图4),因此起了一个日美兼顾的名字。中岛创作的家具作品中,带给浓浓的禅味气息。他对树木怀有一种敬仰甚至是崇拜的情感,他对木材的研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他的《树的灵魂——一位硕士木匠的思考》一书里,把木材比喻成宇宙自然的生命象征,他使用的锯子、刨子成了一种探索与修炼的学习工具,他的一生,成为一种无尽的禅修。

中岛喜欢让木材表现出内在的自然美。他的很多作品都尽量保持树木的原形,树的年轮、节子,仿佛雕塑般地成为一件家具的主要特征。让木材自己去决定最后的作品,这就是中岛设计的最高境界。中岛说,“家具匠人的使命就是赋予木材第二次生命,延续它们永久的生命,释放它们绚丽的光彩。我收集了许多木材,其实就是死了的大树,或者是因为开发而砍下来的大树。我不急着使用,我希望它们的灵魂再活过来。我们要探索它的本质,分享它的喜乐和悲伤。”

中岛认为,木材启示出人与自然的血缘关联,没有树,人类就无法生存。“树木可能是我们和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共存物。树如不变的化身矗立在人类的烦恼之中。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生死演变才步入现代文明,树比我们更早地步入了文明时代。木匠的技艺就是获得自己与木材的结合,到底结合到何种程度,这是我们始终奋斗的目标,纯粹的、而且朴素的……”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

推荐关注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的新中式高定:文化与美学交织的家居典范

市场一线2024-11-21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原木定制里的中式家居韵味

市场一线2024-11-18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柚木全屋定制打造高品质家居

市场一线2024-11-15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创新引领家居美学潮流

市场一线2024-11-13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