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市场依旧低迷 行业之困引人深思
从去年开始,在来自市场、国内外政策等内外因交错下,红木市场急转直下,不仅销量萎靡,行业发展也持续收缩,红木企业面临困局。而回归云南,西南边陲让其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毗邻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让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先天得利的云南红木在市场上却后天失势。尤其是今年一开年,红木市场依旧持续低迷,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信息报·家居金典》特推出 “红木之困”系列报道,深度解读云南红木市场现状,追根溯源探寻行业面临的困局,同时树立云南红木榜样品牌,以期能够为市场解困。
红木市场困局
红木市场所面临的困局错综复杂,内外因交错下,这种尴尬处境的出现却并非偶然。
原材料限制出口 红木无米下锅
红木制造属资源型产业,红木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国际政策趋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2013年5月,越南率先对红木原材料出口提税200%;10月中旬,越南、老挝方面通知,交趾黄檀(俗称“老挝大红酸枝”)将严禁出口。同年6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实施,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原木出口限制政策,导致材料进口越来越难。
至去年,这种国际出口管制政策仍呈趋紧状态。
从2014年4月1日开始,缅甸禁止红木原木出口,木材必须经加工提高价值后方可出口。从2012年起至2016年,将逐年递减15%的缅甸柚木和20%的硬木采伐量。
由于原材料紧缺,红木家具企业正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市场低迷 红木企业压力大
与此同时,来自市场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去年,作为上游产业的房地产持续疲软,一蹶不振的态势也蔓延至家居行业,消费萎靡,红木市场亦不例外。
而据近日,中国红木委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我国红木产业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形态,随着市场高端消费的萎缩,红木制品消费动力不足,红木企业去库存与资金压力巨大。
此外,远东家俱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红木家具生产,小企业较多,尽管近几年很多本土企业在红木原材料方面做得较好,品质有所提升,但在设计上仍然有所欠缺,产品同质化严重。
尴尬的云南红木
云南有着先天的红木口岸优势,但相比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等,云南红木仍有很长的距离。云南红木,正处于“普洱茶似的尴尬”。
尴尬 拥有多重优势 本土红木却做不大
云南省装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何建明介绍,与广东、浙江相比,云南在资源方面,坐拥全国森林资源大省,区位方面,云南地处边疆,毗邻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近水楼台,木材进关容易。然而现实却是,多重优势下,云南红木产业却做不大,产业链不成熟,红木产业处于小、散、乱的现状。
即便是在本地市场,云南红木的竞争优势也并不明显,甚至相对落后:在昆明,外省来的红木家具占据着整个市场的60%至70%;无论是瑞丽这个西南最大的红木原材料基地,还是几乎不生产红木的西双版纳,来自沿海省份的红木家具充斥,让整个云南红木颇为尴尬。
转化 云南红木发展能否迎来新契机?
去年,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森巴克保真红木家具凭借一直致力于的文化传承,成为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亮点。在雨龙家具城执行总经理、森巴克保真红木家具董事长施汶辰看来,云南红木产业之所以做不好,方式方法极为重要,虽然高端市场整体在下滑,但市场需求仍在。此外,很多云南企业在诚信、服务体系构建方面仍显不足,管理缺乏、人才缺失、资源整合欠佳……多重因素导致云南本土红木打不开市场。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便没有竞争力、没有核心价值。”施汶辰指出,很多云南红木企业恰恰正是缺失了这一点。
王新颖则认为,云南红木也并非无长进,近几年云南红木在保真方面在全国市场来说都有着较强的信任感,但云南红木之所以没有走出去,是因为缺乏有力的整体宣传。“现在云南有很多"名片产业",如云花、云药、三七、天麻、云烟、云茶等,但就没人提到云南红木。”他认为,正是因为政府关注度不够,才使云南红木成为一地的产业名片。
市场 大众化、年轻化或成红木新机遇
采访中,施汶辰指出,尽管去年高端红木在下滑,但红木市场仍在。而从这个角度,在云南省家具行业协会会长席辉反倒认为,在所有大宗类家具中,红木家具尚属销售较好,尤其是品牌红木走势较好,不仅与消费者环保意识加强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年轻群体也慢慢开始接受红木,红木消费呈现年轻化趋势,消费群体从“60后”延伸至“80后”。
“今年对于远东家俱而言,反而是个更好的转机,因为不得不承认无论资源还是区位,云南都有着较大的优势,是个很好的平台。”新加坡远东红木家俱负责人指出。她认为,地利再结合品牌自身的历史文化、设计品质等优势,就能实现转化。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