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完订单愁回款?家居企业宁愿“弃单减亏”
近日,蒙娜丽莎和帝欧家居相继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蒙娜丽莎预计净利润为6680-9600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超50%,而帝欧家居则预计亏损5000万元-6000万元。
两家企业的业绩都略显惨淡,蒙娜丽莎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将主动放弃了部分账期长、收款风险大、毛利水平低的工程订单;帝欧家居也提及将主动放弃部分风险工程渠道业务。
在这之前,工程订单因其出货量大,与房企合作关系牢固等特点,一直备受家居企业的追捧。不少企业都倾向于这种能够快速提升业绩规模的业务模式。
不过,近年随着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大宗业务模式的回款风险不断增大,另外新房销售面积也大幅缩水,不仅是部分家居企业主动拒绝工程订单,市场上优质的工程订单数量也不多了。
不管家居企业作何考虑,过去依靠大宗业务“养家”的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尤其是与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陶瓷卫浴和建材行业,更是到了必须转型的“生死关头”,家居企业该如何求变,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弃掉工程单
家居企业“断臂求生”
2023年以来,虽然家居市场整体略有复苏,但陶瓷卫浴行业的经营情况依旧低迷,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也在放缓。
据2023年上市陶卫企业年报显示,大部分企业都出现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增收不增利等情况,亏损似乎成了行业常态。
而主动放弃工程订单的蒙娜丽莎和帝欧家居,它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蒙娜丽莎的利润虽然依然为正,但却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超五成。
据蒙娜丽莎2023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收59.21亿元,同比下降4.94%,但净利润却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69.93%至2.66亿元,扭亏的原因则在于公司积极各项推行减费降本、提质增效措施。
事实上,自2021年地产暴雷潮开始以来,蒙娜丽莎的利润情况都不理想。
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3.81亿元,同比下滑44.42%、220.93%。2022年是蒙娜丽莎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一直到2023年其才喘过一口气来。
帝欧家居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其在2020年还录得5.67亿元的净利润,但在2021-2023年,帝欧家居一直面临亏损,其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5.09亿元、-6.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难兄难弟”均因2022年业绩“大变脸”而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起因是两家企业都计提了大额减值。
帝欧家居2022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合计约10.56亿元;蒙娜丽莎则为6.13亿元。
两家公司计提减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房地产客户违约。
为此,蒙娜丽莎是被迫当“包租公”,截至2024年4月15日,其与房企签订以房抵债协议金额约12.27亿元,蒙娜丽莎更实行专人专责,加大力度追收风险地产客户货款。
但收了如此多的房子却并不好“变现”,蒙娜丽莎在2023年年报中就曾提到,公司对部分房地产客户进行了应收款项抵房,可能存在抵房和处置变现不及预期的风险。
帝欧家居也同样被迫“接盘”,今年6月,其发表公告称已与13家房地产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协议,这些房企将“以房抵债”共计约2.20亿元。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帝欧家居表示将继续采取司法诉讼、以资抵债等方式开展账款催收工作。
近两年来,“追债”已经成为了不少家居企业的头号难题,归根到底都是房地产深度调整所带来的冲击,但在2021年以前,大宗业务一度是不少家居企业的核心业务。
比如2021年时,定制企业皮阿诺的大宗业务占比接近50%;而建筑装饰企业广田集团,仅恒大企业一家的业务占比,就高达37%。
当地产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大宗业务虽然利润不高,但由于订单量大,既能推动企业营收规模,合作方式也相对简单,还是得到了不少家居企业的青睐。
但既然跟地产行业高度绑定,那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些曾经将房企作为第一大客户的家居建材企业,在这一轮地产暴雷潮中也最先遭殃。
比如广田集团进入重整程序,直到最近才成功“摘帽脱星”;全筑股份旗下全筑装饰则被申请破产清算。
那些能够缓过气来的家居企业,也被迫走上了漫漫“追债路”
陶卫企业筛选业务
宁缺毋滥
正是如此,蒙娜丽莎、帝欧家居才会选择主动放弃工程订单,与其追求营收规模,但可能白干一场,还不如收缩规模,保住利润。
不过,一方面部分陶卫企业主动放弃工程订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陶卫企业愿意,市场上的优质工程订单也不多了。
人民公告网查询结果显示,2024年至今,全国共有超过101家房企宣布破产。
另据克而瑞监测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近七成百强房企今年尚未拿地,房企二季度拿地金额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60%和12%。
去年,全国精装房开盘规模93.39万套,跟地产暴雷潮前的2020年相比减少80%以上,这意味着陶卫建材的大宗业务需求在过去5年里,也同样减少了80%以上。
新建房规模已经开始走入下行通道,而至今为止,房企拿地建房的热度还没有“回温”。
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仍要面对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结构性调整将直接影响陶卫瓷砖建材行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订单也会变得更加“鸡肋”。
一方面,从前地产行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依赖于高周转模式,但如今房企拿地变得越来越谨慎,资金周转速度自然也会变慢。
如果家居企业要等房企建好房、出售完毕才能回款,那账期自然不短,坏账的风险也更大。
另一方面,国企成为了当下拿地的主力。
比如今年1-6月,拿地金额榜TOP5分别是建发房产、中建壹品、绿城中国、滨江集团、华润置地,这些优质房企也成为了家居企业首选的合作对象。
只是,在整体新房规模减少的背景下,优质工程订单自然也是粥多僧少。
对陶卫建筑企业来说,优质工程订单很难抢到,而风险大的工程订单又不想做,企业转型就变得更迫在眉睫了。
不过,即便行业整体业务量正在萎缩,对一些陶卫企业来说,却是“宁缺毋滥”。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陶卫产业受政策限停、业务量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陶瓷产区的停窑时间是越来越长,进入7月以后,各大陶瓷产区停窑减产的现象进一步增多。
但对陶卫产业来说,这更多是“主动选择”。
近年来,陶卫行业的价格战越演越烈,但瓷砖生产成本已经非常透明,价格战已经无限接近成本底线了。
为此,一些陶卫工厂宁愿减产、停产来缓解市场上的库存压力,以保住瓷砖的价格,也不愿意亏本生产。
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价格战继续打下去,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升级转型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下的陶瓷行业已经是“寒气弥漫”,9块多一片的800×800mm抛釉砖、4块多一片的中板,看似生意火爆,实质上谁也赚不到钱。
陶瓷卫浴行业的痛点也反映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之中,不少企业的净利率、毛利率已经出现“多年降”,中腰部陶卫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变得更加分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陶卫企业主动筛选订单,甚至是主动收缩订单,在短期内可能会降低公司的营收规模。
但从长远来看,挑选有合理利润的订单,舍弃过于低值的订单,能够让企业保住现金流,潜伏走过行业的低谷期。
但除了被动等待之外,陶卫企业也可以主动“求变”,通过产品创新、产能升级、拓展渠道等方式,破除当下陶卫行业同质化的僵局,推动行业更快完成周期切换。
在产品创新方面,不少陶卫企业通过增加品类、迭代产品矩阵、高端化升级等方式来优化产品线。
比如箭牌家居提到持续提升智能马桶产品规划能力,开发更多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九牧则针对乡镇下沉市场,打造乡镇专供产品,实现分层分级差异化运营模式。
金意陶则提出“不一样的瓷砖”新定位,围绕质面、性能、工艺、流行风格等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带来第七代的金意陶糖果釉系列。
新明珠则带来了新品“造物系列”,其采用了造物仿生5.0技术,以口-C-F精准定位、像素级肌理重塑与超长型干燥工艺,细腻再现自然肌理。
在产能升级方面,绿色工厂、数智化工厂依然是陶卫企业的升级方向。
比如近年蒙娜丽莎持续在生产线升级、新能源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节能降耗应用;马可波罗则持续推进智能化生产,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
陶卫行业是一个涵盖多种材料、装备的复杂产业链,实现数智化升级、绿色化生产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还能通过快速反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加快创新研发。
在拓展渠道方面,陶卫行业则迎来了“走出去”和“沉下去”两大新趋势。
一则,近年陶卫企业不仅在海外建厂投产,大家还将目光进一步投向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在海外开设旗舰店。比如去年九牧在非洲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开设了首家旗舰店。
二则,陶卫企业也在加速渗透乡镇市场。帝欧家居表示将聚焦经销渠道业务的拓展,开拓整装、家装市场增加客户入口;东鹏则表示将继续通过共享仓的建设,加大下沉市场的辐射力。
蒙娜丽莎、帝欧家居率先提出将主动放弃工程订单,其实也反映了整个陶卫行业的转型方向。
随着家居行业走向存量时代,优质工程订单规模也会相应减少,这一变化迫使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策略,从依赖单一的大宗订单转向更加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不过,陶卫企业想要讲好“新故事”,势必要经历一番“筋骨重塑”。
或许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在新形势之下,越早转型,越能提前布局新市场,企业的业务才越能细水长流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