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永远的“风口”
是的,当风口起来,连猪都能飞起来。问题在于,当风口褪去,猪还是那头猪,只是做了个黄粱一梦。
“风口论”不是一个好战略 “风口论”不是个好战略。 因为它属于投机。投机不可怕,问题在于投机容易上瘾,上瘾成性就忘了初心,迷了方向。 房地产是个典型的例子。仅仅十多年功夫,这个行业就一飞冲天,首富的前几位都来自这个行业。再过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首富去哪儿了呢?它除了留下触目惊心的烂尾楼、烂账和因早衰留下的破旧楼宇,给自己、给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呢? 甚至,连品牌都是烂的,连个人形象都是令人不屑的角色。 是的,当风口起来,连猪都能飞起来。问题在于,当风口褪去,猪还是那头猪,只是做了个黄粱一梦。 有人会说,我前期投机,后期转正,可以“以奇胜以正合”啊。可是,你放眼房地产行业,当机制上瘾,甚至被行业视为“天经地义”和“规律”,谁还能保持当初的这颗初心啊。 有谁见过赌徒能在大赚之后立即金盆洗手的?没有。 我倒见过两三个老板喜欢赌博,把自己好端端的品牌输掉的例子。
企业大多是因骄傲和冲动撑死的 投机上瘾的例子并非仅限于某些产业,在很多企业也很常见。 不相关多元化是典型的投机上瘾;相关多元化看似正确,事实上也成了一种投机主义。 不能轻视每一个行业,表面上看起来很low,里面的老板很土、水平很初级,但行业有门道,品品有绝活(甚至吃苦耐劳也是一种绝活)。别人进得,未必你就进得,或者说未必得进。 企业家和企业是有能力边界的,不是无所不能的。但过往的成功往往强化了其无所不能的幻象。很多老板往往过去无数赌赢了的事实,证明自己一个人“掌握”了真理,这样是很容易跌跟头的,因为运气并不总是站在你这一边,尤其是内心的骄傲滋生了以后。 世上大多数企业不是因为谦虚和敬畏饿死的,而是因为骄傲和冲动撑死的。某家电连锁集团创始人曾经风光一时,后来入狱十多年。期间,虽然遭遇互联网的猛烈冲击而衰落,这家公司因审慎经营还活得较为坚挺。孰料,创始人出狱后,仅用了三年功夫就把这家公司折腾得濒临倒闭。 自身的免疫力是最好的防卫武器 现在正在经历经济转轨、深度改革和消费低迷期,市场形势不佳,竞争日益激烈,不但同行整同行,线下整线下,而且还有新渠道、新业态、新资本、新力量不断杀入进行跨行“打劫”。 这种混战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未曾经历过的。 它也不算特殊,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在经历未曾经历的一切。 但总体上,企业的战略选择要更加审慎。因为在过去,经济和消费处于“风口期”的时候,企业犯些错误都可以被市场和消费者原谅,或者掩盖;现在消费市场不佳,一些小错误就会被放大成大错误、致命的错误。 企业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收缩投资和开支,准备更多储粮过冬、努力能撑得久一些,而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摊大饼——不赚钱的要坚决关掉或卖掉;但另一方面,更要“强身健体”,要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 品牌是永远的“风口” 品牌是核心能力结出的自然之果,核心能力强,品牌自然强;反过来,从品牌竞争力的角度,必然要求企业在技术、管理、数字化、渠道等方面的强化。因此,品牌战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认为要以终为始,从品牌角度出发制定自己的战略;被动型则认为,技术(和产品)是企业可见的硬核,而存在用户脑海中的认知则有些虚头巴脑。 被动型的品牌战略是国人常见的思维,连国家都是这样设想和规划的,因此符合“国情”。主动型的品牌战略则需要根本的思维模式和组织运作模型的改变,不太容易。试想,哪个企业的品牌管家敢于对抗或管理带来巨大销量的“封疆大吏”?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强化对品牌的重视与投入势在必行,因为时间到了,也因为市场和消费者要求的必然。 这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摒弃(或有意识降低其作用)风口战略所带来的风险,放弃投机主义路线,拥抱长期主义的品牌战略。 小时候,读到猴子掰玉米的寓言故事,聪明的猴子成功掰到了玉米、摘到了桃子、西瓜,最后因追兔子而一无所获。我们的企业家都很聪明,在过去的市场竞争力炼就了超强的个人能力、经验智慧,然而,即使规模有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千亿,企业依然相当脆弱,甚至有上百、千亿的企业说倒闭就倒闭,原因在哪里? 过去的业绩只是数字,只是每年收割消费者的数字。其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就是品牌,它根本没有顾及。但品牌将会越来越重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转换尤其如此,而且,它给后代、社会和国家留下的都是珍贵无比的资产。 它不但可以从根本上防御对手,防范危机,更可以在危机诞生时、遭遇毁灭之灾时令企业起死回生。而且,它是被国家认同、社会喜欢、消费者留恋且可以传之于后世的资产。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