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不少家居企业都出现了高管变动,企业更换管理层并不是罕见现象,这其实也代表了企业的态度,希望新任高管能够带领企业改善业绩。相较之下,也有创始人选择隐身于管理团队之后,这才更让投资者感到担忧,到底是“事了拂身去”,还是“甩手丢下烂摊子”?一起来看看家居行业人事变动背后的故事。
业绩压力下,领导班子“大换血”
据家居新范式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约20家头部家居企业进行了人事调整,包括欧派、志邦、好莱客、尚品宅配、美的等,涉及职位涵盖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家居行业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有控制权转让带来的管理层结构调整。比如今年1月,顾家家居正式转让总股本29.42%的股份给“美的系”旗下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这之后,多位曾在美的任职的高管出现在顾家的新聘任高层名单中。去年初,厦门建发发表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受让红星控股持有的美凯龙不超过30%股份。8月,车建新不再担任红星美凯龙的董事长,而是担任总经理一职,建发股份的董事长郑永达成为了红星美凯龙的董事长。
另外,公司内部矛盾也是导致管理层变动的原因之一,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的管理风格、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矛盾,也成为高管选择离职的因素之一。
当然,最常见的官方解释则是“个人原因”。比如6月,玛格家居董事会秘书沈瀚表示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职务;3月,皮阿诺家居副总裁张开宇、投资总监李峰称因个人原因离职。但“个人原因”背后到底是什么故事,外界通常很难得知,有可能是个人职业规划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基于业绩增长的考量,引入优秀人才来推进业务;也有可能是管理层为业绩“背锅”,家居行业的压力传递到财报数据中,高管们也要对业绩负责。除此之外,家居企业创始人非实控人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8月,创始人鲍杰军已经消失于欧神诺的高管列表之中,而吴志雄则官宣成为总裁。2017年,刚刚上市仅一年的帝欧家居向欧神诺发起收购,这则收购也被外界形容为“蛇吞象”。收购完成后,帝欧家居用3年时间完成了双方的人员整合,但帝欧家居的业绩却开始走向下坡。外界认为,“蛇吞象”背后是从帝欧家居卫生洁具到瓷砖行业的大幅跨界,公司前期斥巨资扩张生产线,没想到遇上了地产行业的暴雷潮,种种压力之下,让欧神诺创始人“隐身”,统一控制权也是带领公司熬过低谷期的自救方法。
行业冰河期,创始人“事了拂身去”?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创始人不担任实控人的情况并不罕见。近日,宗馥莉突然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此事后来出现反转,许多人才发现“宗家”却并不是娃哈哈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严格来说,宗馥莉也并非娃哈哈集团的实控人。除了娃哈哈集团之外,比如王石作为万科集团的创始人,也并非公司的实控人。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之所以未能成为企业实控人,大部分是历史遗留原因,比如企业股权调整,引入外来资本等。而在家居行业中,也有创始人“深藏功与名”的案例。比如亚丹家居的创始人张大校,他虽然是亚丹家居的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但在亚丹家居的主体公司(亚丹生态家居荆门有限公司)中,却不见他的身影。不过,创始人虽然隐于身后,但亚丹家居与张大校依然息息相关,在不少媒体采访中,都可见张大校的身影,“隐身”不等于“甩手掌柜”,他还是要对投资人负责。
但也有企业股东只想逃避责任,这可就苦了投资人和消费者。近日,据烟台广播电视台报道,一家名为梦享家居的卖场开业一年就闭店,许多消费者刚充值还没消费,且在梦享家居闭店之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刚刚变更他人,这恐怕就是“职业闭店”的套路。
在资本市场,通过发布利好来配合减持,也被视为“坑投资者”的举动。装饰公司洪涛集团近年业绩受地产行业拖累而大幅下滑,8月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市。但在此前的今年6月,洪涛在官微上发布一则名为《洪涛新的控股股东或其指定主体增持公司股份》的文章,引发当日股价一度跌停。
其后,深圳证监局指出,洪涛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发布重大信息,涉嫌违反相关规定。但在这个过程中,大股东们有没有趁机“出货”套现,或许就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了。
家居企业如何度过阵痛期
随着家居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有的企业能够适应新形势,在低谷期中潜伏了下来;但也有企业没能及时掉头,导致业绩持续下滑,熬不过行业调整期。正因如此,近来家居行业才会有如此频繁的变动,不仅是企业高管频繁出走,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企业管理层、实控人变动,甚至是企业股权的变更。家居新范式认为,这些变动反映出家居行业迎来了转型变化的节点。从更深层次来看,是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遭遇了瓶颈,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企业必须引入新的投资力量,以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行业的整体升级。当然,无论是家居企业主动“求变”,还是被动“求救”,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也给了其他家居企业更多的启示——到底,要如何在家居新时代“存活”下来?家居新范式认为至少有三:首先,强强联合已是大势所趋。从去年“美的系”收购顾家家居,到今年爱室丽家居收购知名床垫商Resident Home Inc,可以看到“大家居一体化”正在海内外市场轮番上演。
在这当中,龙头企业的强强联手也加快了家居、家电、地产“一体化”的进程,整个行业正在向着跨界融合的方向发展,强者之间互相抱团,可以为彼此带来新的强力资本和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其次,撤离低潜力资产,回归现金流优先的发展路径。比如去年初,皮阿诺转让致米智装73%股权,被视为抽离整装业务的举动;而帝欧家居则多次上演“卖股还债”的戏码,三位实控人也不止一次转让手中股权。家居行业开始进入“存量市场”,未来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或不会有大幅上涨,但个别细分领域或许会有超预期表现,家居企业把盘子铺得太大,反而容易错过细分市场的机会,在利润和规模两者之间,利润才是活下去的根本。
最后,要从骨头缝里挖肉,寻找增量空间。以定制家居为例,今年多家企业都选择深耕熟悉的定制领域,再难看到大规模的收并购案例,比如多家企业升级定制板材,包括实木多层板、水漆涂料、无醛添加板材等,希望开辟新的差异化赛道。
结语
目前,家居行业正处于转型变革、调整结构时期,各种股权、管理层的变化也是常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反映出家居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所具备的市场价值和未来空间,毕竟如果没有市场价值,企业和投资者又何必辛苦倒腾一番。但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更要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如此才能顺势而为、拥抱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