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在家电领域,各大家电品类也早已暗暗较劲。比如空调品类,由于2023年属于“冷年”,今年国内出货总量接近处于峰值的2018年,这也意味着明年行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小米率先挑起了价格战,单冷空调已经跌破了千元。
而往年备受关注的网红小家电,比如空气炸锅、烤箱等今年也同样遇冷,由于小家电的技术门槛更低,在竞争对手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今年小家电的价格战依然激烈。海氏电器与京东平台之间的纠纷,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有没有电商节,在“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下,家居行业的价格战注定无法避免。即便没有“价格战”,也会有“品牌战”“推广战”,只是手段、方法和内容,会有所差异,所以企业更要学会怎么更健康、更良性地“卷”。
事实上,“价格战”一直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商业竞争手段,海尔、美的、格力,以及海信、TCL、长虹等一大批家电企业均曾经采取这一策略,推动其打败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欧美日韩企业,一举改变了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格局。但“价格战”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从慕思辛巴事件、海氏京东事件中可以看出,低价促销虽然可以带动产品销量,但也会导致经销商毛利率出现大幅度降低,某种程度来看,厂商似乎“绑架”了经销商。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家装委员会主席韩军表示,不少定制企业目前所取得的利润增长是建立在经销商的损失上。表面上,品牌提供的是低价套餐,但实际上厂家给经销商的供货价格并不低,所以企业的低价套餐其实是压缩了经销商的毛利空间。家居新范式也发现,目前定企经销商的毛利率以30%-45%区间居多,相较早期的40%-55%,整体毛利率至少下降10%。那么在当下的家居市场中,企业不降价则没有销量,降价则损害经销商利益,家居企业该怎么选,到底还要不要参加电商促销节?一方面,“双11”“618”等电商节已经稳占消费者心智,其狂欢氛围和促销手段确实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掏钱包”,因此其确实有存在的必要。
但由于家具产品具有单价高、体验性等特殊要求,家居企业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在电商节期间通过低价促销,也可以自行创造“节日”,打造粉丝节、品牌节等品牌活动,将线上、线下渠道连通起来,同时更好平衡不同渠道的利益。另一方面,家居消费作为一种低频次、个性化的消费,单个企业很难通过价格优势实现长久经营。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拼价格,还需要拼服务、拼产品、拼效率,想方设法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实现更良性的“内卷”。
最后,随着“家居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其实也在倒逼企业积极拓展增量业务,在当下的整装趋势下,装企、成品、家电等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带动彼此的业务实现增长。家居新范式观察发现,虽然淘宝取消了“双12”,但拼多多、京东的“双12”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在各行各业都在抢占流量的当下,“双12”只是一个名字,促销优惠早已刻入了企业竞争的基因中,并不会因为电商节的取消而消失。对家居企业而言,应该重视的不是有没有“双12”,而是如何在越来越频繁的电商节中,找到企业的生存之道,不仅是拼价格,还要拼策略、拼品质、拼服务、拼品牌,全方位提升自己,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家居市场中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