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居产业链走向世界 如何“做大做强”?
中国家居产业历经了 40 多年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品类、不同特色的大家居产业带。
在中国家居走向世界的当下,中国家居产业链也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一个复杂的全球产业链。
要在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中国家居企业不仅要拧成一股绳,更要充分发挥家居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以大带小、以老带新”,让更多产业链企业能够走上世界舞台。
家居产业的“前世今生”
相较于海外家居产业而言,国内家居产业的起步时间晚了不少,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这数十年间,是中国家居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越来越多大型企业开始出现,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
各地开始形成不同的家居产业带,主要包括西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五大区域,集中了中国 90%的家具产能。
比如珠三角是我国家居产业最发达和最集中的地区,家具产量占全国 70%,出口额占全国家具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长三角则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明晰的产业分工,目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产业群。
但从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来看,大家都经历过一段粗放型的发展时期。
以江西南康为例,早期的“南康木业”也被称为“杂牌军”,南康人南下打工学习木作手艺后回到南康建厂,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有的企业搭个木棚就开始经营,有的企业每张木床甚至只赚5-10元,价格战此起彼伏。
一直到2020年,在政府和南康家居企业的努力下,旧的家居铁皮厂棚拆除重建成标准厂房,当地政府更注册了“南康家具”商标,南康木业才从低端的来料加工逐步走向品牌化、智能化。
随着全球家居产业的竞争加剧,曾经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早已逐渐褪去,家居产业集群也都在近年纷纷开始新一轮升级,“阵痛”过后,才能更好迎接新机会。
首先,家居产业梯次形成东部沿海企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
一来,这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产业集群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但也推高了土地、劳动力、环境等生产要素成本,需要通过“腾笼换鸟”来优化产业结构。
二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居企业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全国的制造中心、分销中心和展示中心,企业经营需要考虑“全国一盘棋”。
其次,产业集群从过去的自然集聚,向有效规划集聚过渡。
如果只依靠家居企业的自发转移,是很难形成更高效、规模更大的产业集群,这跟家居产业链的“微笑曲线”有关。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家居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附加值较低,毛利率仅为20%左右,相较之下,处在产业链中游的家具制造商,毛利率可达30-40%。
为此,近五年家具制造业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家居产业上游企业的发展却跟不上进度,比如目前国内家具、板材行业使用的木材80%都依靠进口,这也让中游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生产受到一定制约。
如果没有大企业的带动效应,或者相关政策的扶持,“拖家带口”的产业集群往往很难“轻装”转移。
产业聚集带动“链式效应”
所以,由政府所主导的新型产业集聚发展区开始在全国纷纷落地,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整个家具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可以形成更高效的结合,通过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壮大产业集群,这已成为国内家居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红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例,当地政府围绕泛家居产业推行“链式招商”,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126家家居及配套企业落户园区,实现产值14.86亿元。
从2010年开始,红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园抓住了武汉城区家居产业转移的良机,承接了不少家居企业,比如湖北千川门窗。
不过,虽然当下红安县家居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企业的发展后劲却不足,呈现出“小弱散”的发展态势。
制约当地家居产业发展的原因正是“有产无链”的现状。
虽然家居企业数量不少,但却缺乏板材、皮革、五金等上游原料企业,中游制造企业缺乏有带动力的大品牌,下游也缺乏物流、包装、销售等配套产业链。
为此,黄冈市政府启动“串珠成链”的招商政策,邀请国内人造板材头部企业宁丰集团入驻园区,将整个开发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串联在一起,以此撬动起整个泛家居产业链。
广东省广清产业园也采用了类似的招商发展战略,目前已经集聚了欧派、志邦、艾依格等一批家居行业的头部企业,带动了一批上下游关联及配套企业在园区集群发展。
除了邀请更多头部企业入驻,解决产业链问题之外,广清产业园也在积极解决产业配套问题,目前园区内已经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
除了像红安高新区、广清产业园这样,由政府作为主导解决当地家居产业“有产无链”现状,以此吸引更多家居企业入驻的案例之外,也有部分区域的产业集群是自发迁移的。
比如东莞大岭山就有不少家具企业抱团落户湖北香港家居国际产业基地,在它们看来,谋划中部发展是家居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直以来,东莞大岭山都是名副其实的“家具王国”,拥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家具企业200多家。
但随着沿海地区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不少大岭山家居企业都开始考虑向中部转移。
一则,进军中部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到内地建仓储中心、制造中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覆盖内地市场,以湖北省家居市场为例,其销量占到了全国销售总额的6.25%;二则,中部城市的政府补贴,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都吸引沿海家居企业“主动转移”。
最后,还有针对细分市场的家居产业聚集。
以雄安衡水协作区深州片区智能家居产业园为例,其在发展规划之初就以“智能家居”作为产业园定位,不仅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还吸引了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入驻,比如圣奥国际智能制造家居、黎明国际智能家居、博洛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
随着产业集群转移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区域,生产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近年政府积极推动产业集群进行转移的原因。
中国产业链走向世界
家居产业集群的顺利转移,除了能助力头部家居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之外,也能为中小型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在过去一段很长时间里,中国产业链受制于起步慢、技术弱等原因,在不少领域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如早期的纺织产业、电子产业,产业规模虽然庞大,但却一直缺乏核心技术。
一直到以华为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成功崛起,还有以国产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产业实现逆袭,才宣告了中国产业链有机会迎来“当家做主”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家居产业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加上我国的家居出口需求也开始放缓,越来越多国内家居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家居市场,通过出海建厂、投资收购等方式走向世界舞台。
据华泰证券报告,2018年前,仅有乐歌股份于越南,梦百合于塞尔维亚、西班牙建有生产基地,2018年起,不完全统计共有17个海外项目落地或处于筹建状态,包括敏华、 乐歌、顾家、恒林、永艺等上市公司在内的家具企业纷纷在越南、泰国等地投资建厂。
但从2022年开始,在贸易摩擦、疫情、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家居企业出海带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曾经因为越南廉价的土地、人工成本而前往当地投资建厂的家居企业,也不得不面临当地日渐上涨的成本压力。
据VARS预测,2022年越南租金将较前期上涨约10%,平均为100-120美元/平方米/租赁周期,部分工业园的租金更上涨到300美元/平方米,且由于供应稀缺,未来还可能继续上涨。
除此之外,海外建厂还要考虑用工问题,由于受教育程度更低,东南亚等国家往往缺少成熟、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且劳动强度、主动性和工作的时间都低于中国。
再加上不同国家风俗文化不同,也加大了工人的流动性。
但尽管困难重重,中国家居企业的出海步伐也并未彻底放缓。
比如办公家具制造商圣奥科技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新材料制造商爱丽家居将在墨西哥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海尔在埃及的生态园已在今年3月举行了奠基仪式等。
随着中国家居企业的“世界版图”不断扩大,打造一个世界级家具产业集群,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家具产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家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化需求将能促使国内家居企业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运营能力,通过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多方面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在数字化工业的新浪潮下开创出中国家居产业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产业链企业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让“中国替代”在家居产业更多细分领域上演。
结语
“风浪越大,鱼越贵”。
虽然全球家居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市场仍是一个庞大的“鱼池”,随着中国家居企业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将不再是单纯的商品出海模式,而是制造出海、资本出海的协同运营。
因此,不只中国家居品牌要走向世界,中国家居产业链也同样要走向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家居企业更应抓住机会,通过产业集群升级、转移的趋势,加强创新与合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实现共享共赢。
(文章来源:家居新范式-公众号,作者:林恺,侵删)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