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工人职业化是否可行?

09-11 17:41

导读: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家庭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环保、健康和全龄友好的发展,家装从设计、材料及施工都在逐步升级。

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家庭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环保、健康和全龄友好的发展,家装从设计、材料及施工都在逐步升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在讨论整装模式,讨论如何线上获客,讨论用户风格变化,但往往忽视了施工环节,没有关注到“家装工人”这一端的失衡。

一方面消费者倒逼家装公司在交付质量上不断提高,这不仅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和采用高品质装饰材料,更需要庞大的专业施工队伍。

但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家装工人严重缺失,入行门槛高、作业环境差、工作强度高、薪酬无保障等因素导致很少有人愿意选择该行业,家装工人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本期内容我们想尝试探讨,家装工人发展的主要困境?从供需两端考虑,家装工人的可行职业化路径是什么?

一、行业现状--“柠檬市场”之困

柠檬市场是指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卖方掌握更多信息并且倾向于隐瞒质量低劣的产品或服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质量水平下降的市场环境。

目前家装工人市场存在典型的“柠檬市场”特征。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自消费者往往缺乏对工人技能水平和信誉度的了解,无法准确判断服务质量或找到可信赖的工人。

与此同时,低素质、缺乏专业技能或工艺的工人大量存在,这是由于施工质量需要入住一段时间后才能检验,好的施工工艺很难被感知,导致高素质的家装工人与低素质的家装工人差异不明显。

这导致行业在价格、工期、用料上竞争,最终带来偷工减料、恶意增项等问题,专业的工人很难存活,消费者在选择工人时面临较高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和工人都难以健康发展。

►►►企业端呈现“一工难求”的局面。

“用工荒”,企业高薪也很难招到合适的工班团队。目前有经验的工人大部分为40-50岁,这一群体数量有限,且由于体力的限制,很难承接过多的装修项目。缺工人已经成为行业一大痛点;

“高流失”,大部分工人干这个行业都是临时性的,并不打算长期做下去。待遇、工作强度、再加上前两年疫情等原因,行业工人大量流失。

在这样的局面下,装企的施工团队无保障直接影响装修的交付质量,也影响了企业能承接的装修单量上限,这也是大部分装企很难实现规模化的原因之一。

►►►工人端“无归属感”普遍存在。

“无保障”,家装工人在施工期间无任何权益和保障。很多年轻人觉得不如找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有活的时候公司会让工人去装修,通常家装工人是拿不到钱的,只有等到装修工程结束,验收合格后,家装工人才有收入。

而在此期间,工人没有“五险一金”,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伤保险都没有。如果发生工伤事故,所有医疗费用都要家装工人自己掏腰包。

“被忽视”,社会地位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社会建筑业企业用工人数达8180万人,在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位居第二,仅低于制造业,其中,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为2529万人,占到整体31%的比重。

家装作为建筑业的细分行业,其工人大多也是外来农民工。实际上,家装工人特别是外来的农民工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中,背后没有固定组织、没有固定的团队、没有社保、总是被忽视和遗忘,没有归属感。

由于装修的工作最终都是由家装工人完成的,所以我们认为家装工人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装修的交付质量。实现家装工人的职业化,是帮助这一群体树立职业规范、职业伦理、职业操守。

核心是让他们把家装当作终身发展的事业。有这样的长期观念,家装工人就不愿意欺骗客户,因为长期信任的建构更重要。

二、工人的职业化述求:满足基本的职业保障

根据被窝家装一线的反馈,目前家装工人最大的述求有三个,即能否有持续的工单、能否按时领取应得的报酬、能否保证安全与身体健康。

围绕这些述求,装企需要做到三个“确定性”:拿单的 “确定性”上,主要从规范工长、项目经理的派单规则入手,营造内部工班团队竞优的工作环境。

在传统的装修模式下,工长想要拿到工单,往往需要定期向装修公司“交份子钱”,有没有活干全靠个人关系。

要想拿单稳定,需要派单规则清晰明确,并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还能对工艺高、口碑好的工班团队给予倾斜奖励。

收入的“确定性”上,则需要搭建与工人技能等级、施工质量水平、安全责任落实、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

此外,还需要一套全流程监督规则。通过明确工程进度和验收标准,保证薪酬绩效激励机制可落地。

安全的“确定性”上,不仅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还要确保家装工人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给工人购买相关的人身保险和医保,助工人解决因疾病带来的生活困难。

当然,想要让工人有希望、有尊严、有保障,装企所做的不仅如此,如建立相对标准的施工流程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确立明确的人员晋升通路,搭建配套的工人培育体系,适时开展组织文化培训,通过各种科技智能技术赋能工人等。

越来越多的装企已经有意识地改变家装用工的现状,为家装工人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健全的体系。

三、企业的职业化探索:劳动力产业化升级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家装用工的最大痛点是高素质的人难招,并且招进来难管理易流失,交付质量始终难以保障。造成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是行业惯用 “分包制”派单,签单后把项目分包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招募家装工人,组成临时的施工队。

装企、业主与家装工人之间没有稳定的雇佣关系,工人们今天打东家的工,明天打西家的工。在这样临时的劳务关系下,装企难以开展管理,家装工人工作得不到保障,业主的装修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为了打破这种“临时”的合作模式,各公司正在积极尝试,将劳动力产业化升级。其核心的逻辑是,公司会自建工班团队或者建立长期合作工班团队库,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装修流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派单机制,保证合作家装工人稳定工作不流失。

这样让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交付质量不受较大影响。实现了装修施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了装修效率和质量。

产业工人模式的特点在于其规模化产生的成本效益,需要不断让家装工人工作产生效益从而公司的一系列开销才能得以运转,一旦项目受挫、工人窝工、资金链断档就难以为继。

但装修有很强的淡旺季波动,旺季的时候会遭遇多个工地同时动工的情况,需要招足够大的工班团队兼顾工地。

但随着淡季期间订单减少,企业需要承担大量工人的工资支出与保险支出。资金链一旦断档就难以为继,需要依靠融资或其他方式来进行维持,这样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家装工人产业化的核心是施工质量提升带来的业绩增长能不能覆盖人工成本。而在这背后,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装企对人的管理精细化程度。

用“钱”进行牵引是最直接的管理方式。花费重金招募并培训家装工人,对他们的劳动进行激励,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且立竿见影,因为直接的收入才是大部分工人辛勤劳作的源动力。

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很明显,那就是装企的人工成本会居高不下,一旦遇到类似疫情对市场的持续影响,会直接导致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就会走向失败。

用“技术”进行监督和赋能,也能提高对工人的管理效率。如在装修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工人的工作状态和施工场景;

利用电子考勤系统记录工人的上下班时间、工时等信息,确保工人按规定出勤;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的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施工进展、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但家装行业目前数字化程度较低,且流程长工序复杂,引入监控系统、数据分析平台等技术手段需要一定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尤其对于中小型装修公司来说,可能承担不起相关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的费用。

用“情”对职工进行软性管理。与简单粗暴的金钱奖惩激励相比,培养共同价值观往往更为微妙,有时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颁发企业荣誉、开展团建、企业文化培训、定期对外交流等都是不错的手段。

但是对于家装工人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地域背景差别较大,秉持不同的观念和准则,对于公司或管理层的价值观短期很难完全接受。这会导致管理者的价值观无法统一贯彻,难以达到一致性和规范性的管理效果。

从各企业经验来看,家装工人产业化的成功关键是在于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而这需要利用好薪酬规则、企业文化培训、线上化技术等多维度手段,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策略和措施,以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自有工班团队。

四、未来的职业化方向:需要各方共治共建

就中国家装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家装工人的职业化发展还较为初步。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业者对于工作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学需求、安全性需求、社交需求、重视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

按照马克思•韦伯的定义,职业声望分为经济地位(收入、资产与财富)、社会地位(社会价值认可/认同)和政治地位(政治权利、政治身份)。

目前家装工人的职业化还仅停留在是否能满足收入保障中,光靠企业自身力量难让家装工人真正对职业产生认同感。

未来需要政府、学校及科研机构、协会、企业、社会各界、工人同时相互协作,建立起有助于职业化形成的良好成长环境。

实现职业化需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行业行为、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以及分工明确的职业共同体四个要素。

系统化知识体系上,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实现职业化的必备要素之一。根据人社部此前的统计,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制造业)就业人员中,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高精尖蓝领的需求空前旺盛。

目前中国构建的家装从业者的知识体系相对初步,需要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起一整套相关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应该具有完备性,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进行完整的系统化。

标准化行业行为上,除了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专业技能进行评判也不可或缺。其核心是建立职业知识技能等级评判标准。

通过专业评判标准可衡量家装从业者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与匮乏的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开展相应培训和继续教育,持续完善从业者知识体系,以专业知识技能标准推动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化,向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

这需要构建家装行业的从职业准入、执业标准、技能评级、职业道德等规则,打开职业上升通道,有效调动家装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助力专业化人才培养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职业认同感上,高社会地位是实现职业化的标志之一,从业者的工作满足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各界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舆论等各方共同努力,让公众建立起对家装行业的正确认知。

家装行业的社会认可度越高,行业自主性越高,越有助于吸引专业人才,增强从业者的自我认可感,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推动行业发展。

构建职业共同体上, 良好的宏观环境对从业者实现专业化至关重要,这需要行业共同维护。其中,政府作为统筹部门,可以建立行业规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设立专职政府机构执行和落实,对从业者进行全方位的行为约束;

学校及科研机构与各相关主体共同搭建知识体系,为职业化提供丰富的教学体系和各类专业知识培训;

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连接者,下达政策法规、上呈行业诉求,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协会还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等;

企业作为从业者职业化的主要阵地,为从业者提供平台、工具、培训,规范从业者行为,建立从业者的职业上升通道,推动行业职业化建设。

未来来看,不论行业怎么变化洗牌,专业的工人、好手艺永远都是稀缺的,服务者的红利时代,越专业、正反馈越多的家装工人越值钱是行业的共识。

而只有真正的让这一代家装工人更专业,有更好的待遇,才能让中国家装行业发生切切实实的改变,才有机会真正向着正循环发展。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

推荐关注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的新中式高定:文化与美学交织的家居典范

市场一线2024-11-21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原木定制里的中式家居韵味

市场一线2024-11-18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柚木全屋定制打造高品质家居

市场一线2024-11-15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创新引领家居美学潮流

市场一线2024-11-13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