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准化”,还是要开始尝试“在地化”?你的终端门店,变了吗?

01-10 18:02

导读:以前开门店强调标准化,品牌有SI标准,无论开在哪个城市,必须是同样的门头,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陈列设计、同样的服务流程和话术……“不变”是最重要的。而现在,连锁品牌们却越来越“在地化”,追求“千城千面”、以变求生。

导  读

以前开门店强调标准化,品牌有SI标准,无论开在哪个城市,必须是同样的门头,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陈列设计、同样的服务流程和话术……“不变”是最重要的。而现在,连锁品牌们却越来越“在地化”,追求“千城千面”、以变求生。

“在地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建筑和装修风格的在地化

2、产品开发的在地化

3、服务场景的在地化。

在地方文化崛起的大环境下,通过在地化,品牌通过融合区域文化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势能,借助消费者熟悉的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较好地实现品牌的共鸣,以快速获得本土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如果说,在千店一面的标准化时代,商家是在告诉你:“放心,你在哪买到的东西都一样,绝不骗人”;那么,千店千面的在地化时代,商家则是要告诉你:“放心,这东西就是给你准备的,别的地方买不到!”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星巴克、还是肯德基,以及LV这样的奢侈品,各个连锁品牌的终端门店,都在想办法做“在地化”创新,这和我们以前“终端标准化”的观点可大不一样。
什么是“在地化”?
在地化(Localization)原本是相对于全球化而来的另一种趋势和潮流,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任何一种经济或商品流动,必须适应地方需求,才有可能加速发展。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本土化或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在主体不明的情况下,本土化也可以被认为是在地化。所以,在地化可视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应用,能够为某一特定文化或语言地区所接受的情况。
当下的新消费品牌是如何又为什么要探索“在地化”?呢,让我们看一些品牌的实际案例。
01 建筑和装修风格的在地化
奢侈品品牌LV,开在成都太古里的旗舰店,是两栋中式古建筑和开放式庭院,灰瓦青砖,古色古香。


而到了日本大阪,LV的旗舰店是仿造帆船造型,建筑外型是迎风鼓起的船帆,店铺地面是用深浅两种颜色的木板拼接的,像轮船甲板一样。这是因为大阪是日本的重要港口,那里海洋文化十分盛行。

有一段时间,星巴克采取了统一门店装修风格,但他们很快发现,所有门店统一风格的做法虽然能够提升开新店的效率,但这种一成不变的风格会让消费者下意识地将星巴克看成一家普通的快餐店,而不是一家能勾起消费者共鸣的本地化咖啡厅。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逐渐放弃了统一的装修风格,重组了设计团队,将装修风格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并按当地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设计。

如今星巴克在全球已经拥有了18家设计工作室。在2014年开设的一千多家新门店中,几乎每一家店都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审美口味进行设计装修。可以说,星巴克时刻都在进行着“在地化”的工作。从它的菜单,到它的建筑风格,装修风格,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讯息:我和你(本地人)的生活是完美融合的!

这是最直观的建筑和装修风格的在地化,在地化的空间为城市限定产品提供了更合适的场景。越来越多品牌的线下空间,但是往往流于“肤浅的皮肤”,没有从本地文化中汲取精华创造独特的空间。而星巴克、LV等城市门店的共同的特征是,它们在空间设计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在地化特色,与本地文化有着深度的融合,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充满本地文化元素的门店空间让消费者产生全方位的情感共鸣。


“在地化”近年来也成为商业地产中的高频词汇,比如坐落在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大慈寺片区的成都太古里,其所处的春熙路商圈,是成都的核心商圈,也是名声在外的百年金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一墙之隔,便是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刹大慈寺。在建筑风格上,成都远洋太古里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承袭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再搭配上大面积具有现代感的玻璃幕墙, 跨时代的建筑画风让人眼前一亮。这是通过建筑、场景、主题街区演绎在地化。
02产品开发的在地化

去年,新消费品牌喜茶推出了“让灵感发声·在地”活动,先后在西安、济南、长沙、重庆等14个城市推出18款城市限定产品,都是各具特色。

比如在西安卖的是桂花宽面蛋糕,这其实是一份甜品,做成了非常有陕西特色的圆碗和宽面的形状。济南是阿胶苹果包、长沙是小钵子波波甜酒、中山是菊花水榄仙露、深圳是煲仔椰子鸡特调和椰子鸡蛋糕,重庆是没得酒精的“啤酒”奶茶。


这批城市限定新品包括饮品、甜品、热麦等各种形式。加上此前喜茶在其他城市推出的限定产品,今年以来喜茶已在14地推出了18款城市限定产品。这些城市限定产品是喜茶推出的“让灵感发声·在地”活动的重要一环。喜茶相关城市限定产品上线后,不论是在销量还是在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长沙的小钵子波波甜酒、西安的甑糕羊乳茶上线前三天的总销量均超过所在门店所有产品销量的50%。而中山的菊花水榄仙露、深圳的煲仔椰子鸡特调等产品上线前三天的总销量也达到了所在门店销量的40%。


这是比装修风格更进一步的,是产品开发上在地化。喜茶通过和本地特色小吃品牌共同推出城市美食纪录片、融合本地文化元素推出独特设计的门店空间等一系列的在地化产品、空间、品牌活动,与各个区域的城市文化形成了互动共鸣,获得了产品销量和品牌口碑的双丰收。
03服务场景的在地化
还有更会玩的连锁品牌,连服务场景都做了“在地化”,用各地的方言来营造氛围感,比如宜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作为一种地区特色文化和社会现象,它有着普通话无法比拟的魅力。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标识,一个地方的性格。宜家的广告文案就很会入乡随俗,在不同地方的宜家店,独特的方言“脱口而出”,真正做到“宾至如归”。
在天津宜家的店里,很多商品的广告牌上都写着“介似嘛”。


在郑州宜家,写的则是“咋恁实惠”。有些重点推荐的商品,还会配上方言文案,比如在郑州的门店,搅拌碗的介绍是“恁大,还是不锈钢咧!拌面和馅调面糊,可好用!”


宜家的哈尔滨的门店,脏衣篓的介绍是“埋汰衣服没地儿放,咋整?弄(nèng)个篮子给你放!”

挂衣杆写的是“这根杆子,能嘎哈?”


在青岛,橱柜的介绍是“嫚儿,嫩是不是觉得收拾厨房最草鸡银了?试试我们的抽屉,绝对好使!”


这就是服务场景的“在地化”。可以想象,一个当地人走进宜家,看到这样的文案,估计当场就能笑出声来,这就像是一位邻里朋友,给你推荐他买的家具,这种幽默和亲切就是最好的广告。

“在地化”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一直以来,在地化一般都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大品牌关注的话题。对这些品牌而言,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多样,很难用一种策略去赢得本土消费者的喜爱。在地方文化崛起的大环境下,通过积极探索在地化,增强品牌共鸣,实现向新消费品牌的蜕变。
通过在地化,品牌可以融合这些崛起的区域文化,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势能,借助消费者熟悉的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较好地实现品牌的共鸣,从而快速获得本土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如果说,在千店一面的标准化时代,商家是在告诉你:“放心,你在哪买到的东西都一样,绝不骗人”;那么,千店千面的在地化时代,商家则是要告诉你:“放心,这东西就是给你准备的,别的地方买不到!”
喜茶、星巴克等品牌的在地化经验或许无法直接套用在建材家居品牌身上,但这对于我们显然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事实上,在高定行业,已经不再有什么门店装修的SI标准,出现了一城一店一设计的现象,门店设计中,也会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以及经销商自己的想法,从而也成为当地建材家居的“网红门店”。对此,你有何见解?欢迎和涛姐姐一起探讨。关于建材家居的网红门店又该如何打造呢,我们后续再聊。
作者:张涛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

推荐关注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的新中式高定:文化与美学交织的家居典范

市场一线2024-11-21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原木定制里的中式家居韵味

市场一线2024-11-18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柚木全屋定制打造高品质家居

市场一线2024-11-15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创新引领家居美学潮流

市场一线2024-11-13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