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行业谋求破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得益于一手房的巨大增量,定制家居品牌异军突起,多家定制企业普遍能实现30%以上的增幅。如今,一手房扩张受限,二手房再装修市场崛起,大环境将定制行业推向下坡路。同时,定制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也使得定制市场陷入胶着状态。面临增长天花板,多数定制企业通过渠道调整、引进成品、全屋布局等策略,开辟新的起飞通道,提升定制竞争力。一些建材、成品类企业也跨界而来,与定制形成融合业态,推动定制行业走出增长困局。
打破品类边界 定制新业态逐渐成型
近期,作为健康睡眠资源整合者的慕思与整体橱柜行业龙头、定制家居企业欧派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共创全新联售品牌慕思苏斯。看似平常的强强联姻背后,是定制企业发力多品类集成、全屋配齐式大家居,扩大规模、突破增长瓶颈的战略选择。
此前,林氏木业在成都开设首家定制综合店,经营“全屋定制+成品家具+家居生活用品”,可实现整体家居搭配;实力派圣象继续向全屋发力,目前的重点是“地门墙一体化”;爱依瑞斯去年推出软体大家居战略,从沙发到柜体,从床体到配套,实现客餐卧一站式家居解决方案……
事实上,成品家具企业中,曲美、全友、林氏木业、皇朝、慕思、喜临门、帝标等品牌大多已涉及定制业务,并且已普遍按空间提供方案。建材企业中,木门、软体、地板等多个品类的众多企业,也普遍涉及定制和空间业务,如梦天、圣象、TATA木门、大自然木门、箭牌、兔宝宝、莫干山等。
这些定制主力军,分布在柜类定制、成品与建材、多品类大家居、高定等板块。其中,欧派、百得胜、尚品宅配、索菲亚、志邦、丽维家、好莱客、金牌等绝大多数主力品牌,都在全屋柜类定制的基础上,配套成品家具、软装、家居用品等。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家居品类的边界逐渐被打破,定制+成品+家居用品(软装)的模式逐渐成型,以全屋配齐为主方向的多品类综合业态探索,以及终端门店的融合业态多元化试点,成为众多家居企业加码的方向。
满足更多需求 渠道竞争力尤为关键
无论新业态有多大潜能,对消费者而言,最需要满足的还是体验需求及设计服务需求。因而,渠道的竞争力显得尤为关键。
以好莱客为代表的定制家居企业,正在设计师这个细分赛道加快布局;以AI家居为代表的定制家居品牌,则瞄准社区家居消费,计划依托社区小店上演渠道颠覆;码尚定制已完成微信等一级流量平台建设,并积极布局直播、种草等去中心化流量平台,近期成为天猫超级品类日“舰长”,更是其全渠道布局的一次重磅出击。
此外,一些定制家居企业以上游B端市场大宗业务作为核心增长点,更有甚者,借助设计师、装修公司的功能多元化渠道挖掘市场。从一系列的渠道变革可以看到,在定制家居行业,“发力多渠道,布局从线下到线上,从直营到经销商、家装公司、设计师、地产商的全渠道营销,已成为新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私域流量(企业通过线上平台,例如微信,与客户之间建立相对固定封闭的互动关系)也成为定制家居企业之间比拼的一大竞争力。通过有效的私域流量运营,产生优秀内容,提升品牌传播能力和转化粉丝的能力,能让定制家居企业在不具备传播裂变爆炸力的情况下获客。
“企业的初心要落到产品,不能一味只顾营销、品牌包装及落地招商。”业内人士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渠道、产品、私域流量这大三竞争力,都是定制家居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原创产品能够带来一定量的粘性客户,加大研发投入,则能让增强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企业迎难而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源:泉州晚报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