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出口喜忧:增长的销售额与被挤压的利润空间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继2020年进出口总值实现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逆势增长后,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佳绩。
据海关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达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达8.22万亿元,增长25.9%。即使是跟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也分别增长22.8%、23.8%、21.7%。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增速和家电产品出口值增速的表现更为亮眼。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1%,家用电器出口值增长46.2%。
但民营家电企业出口火爆背后,有喜也有忧。7月15日,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副总经理李成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言公司今年在熬日子,尽管今年上半年伊莱特的出口业务已经同比增长超过30%、预计全年的销售额也会有20%左右的增长。“能够保本已经是我们(今年)最高的目标了,先熬过去。现在不是说挣多少钱,是不饿死,守住这些业务和客户。”李成武称。
造成家电企业出口业务增收难增利局面的“元凶”,当数压在家电企业身上的三个包袱——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航运费用上涨、汇率波动大。
出口形势向好
与海关统计到的今年上半年家电产品出口值大幅增长的宏观数据相吻合,近日接受本报采访的家电企业均反馈上半年出口额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格兰仕向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7.83%。这对于格兰仕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因其在2020年出口业务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北美市场是格兰仕的主要海外市场,通常占到格兰仕海外销售的三分之一。格兰仕北美营销负责人庄瑞玲告诉本报记者,2020年格兰仕北美市场销售额增幅超过30%,今年上半年在北美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速依然能达到两位数字。
庄瑞玲分析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促进了格兰仕北美地区乃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一是格兰仕深耕北美且在过去几年加大在北美地区对自主品牌的推广,在北美新建了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厚积薄发导致2020年以来业绩提升,二是疫情刺激了消费者对格兰仕产品的需求,疫情后居家生活时间长,格兰仕的主力产品微波炉、烤箱更受欢迎。
主打“食养电器”的伊莱特2020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能增长至18亿元,今年上半年外销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0%。伊莱特副总经理李成武告诉本报记者,过去伊莱特主营电饭煲,近年开拓了空气炸锅、烤箱等新品类,这些新产品出口活跃,一定程度上拉升了伊莱特营收结构中的出口比例。“过去我们出口是30%,去年出口是40%,内销是60%,今年的话,估计是五五开了。”李成武说道。
据李成武的观察,伊莱特今年上半年出口业务之所以有不错的增长,除开自身开拓了新产品、新客户外,也跟国内疫情防控到位、国内供应链较国外更为稳定而带来的订单转移有关。他留意到,某品牌的某些型号的烤箱过去主要是在土耳其制造,很少被国内企业生产,但今年该品牌在中国对这些型号的烤箱采购量多了,应该就是订单转移的一个案例。
以“空气能”产品为特色的芬尼科技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增长得更快,增速超过100%,实现翻一番。2020年芬尼科技的销售额达到11.6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亿多元。
在芬尼科技海外营销负责人王保银看来,今年上半年芬尼科技出口业务之所以有明显增幅,除国内疫情防控到位和公司自身多年的渠道沉淀、渠道开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外的环保政策。
王保银介绍,芬尼科技内销外销的情况较为均衡,通常为五五开,海外市场集中在欧洲、澳洲、北美和中东地区,其中欧洲是主战场。欧洲国家有的走在碳达峰的路上,有的已经在努力实现碳中和,芬尼科技主打的空气能的热水器、空调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被挤压的利润空间
尽管出口值或整体营收有所增长,但今年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不一定是个“肥年”。
李成武告诉本报记者,伊莱特今年的经营效益会有所下滑,管理更加严格了,虽然即将迎来生产旺季,没有裁掉生产人员,但辅助性的、管理性质的人员,已经有所精减。营收增长的年份却日子难过乃至要裁员,或许是反常态的,但对于李成武来说,2020年以来,遇到的反常态事情可太多了。“(疫情发生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确定性。”李成武感慨,这种不确定性,让以往积累的经验变得不靠谱,经营节奏变得难把握。
李成武记得,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有了两波涨势,涨价的结果是,所有电器都要用到的铜从正常价格的4万元一吨变成8万元一吨;铝合金,正常价格是每吨1.1万到1.2万元,在今年最高峰的时候变成了每吨将近2万元。“基本上大宗材料的涨幅是没有低于50%的,就是50%到100%的涨幅,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很大。”李成武说道。他回忆,按照往常的经验,农历春节前通常是原材料价格的低位,公司会大量采购,但今年在春节前原材料价格就有一波涨势,这出乎伊莱特管理层的意料,想着春节后应该就会跌下来了,年前就没囤多少,结果人家不但没跌,还继续涨得离谱。伊莱特的原材料储备时间不算很长,如果是包装用材等易采购的材料,通常提前准备未来一周所需用量,采购周期长的物料会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准备。原材料涨价前,伊莱特“没怎么囤”,原材料涨价后伊莱特“没得囤”,没有资金也没有场地支持,高价囤料也意味着风险。
对于原材料的涨价,伊莱特只能用三种方式去消化,一是部分转嫁给客户,二是技改进行生产优化,三是“瘦身”,降低费用。
然而对于以ODM模式做出口业务的伊莱特来说,想要将原材料的涨价转嫁给客户,非常困难。李成武介绍,伊莱特跟大部分的客户都调整了采购价格,但涨价的幅度在3%-20%,绝大部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要靠自身的消化,这种消化可能是以损耗企业过去利润积累为代价的。
比伊莱特情况好一点的是,格兰仕在海外市场,除开简单代工的模式,还有自主品牌、租赁当地知名品牌的模式,在北美地区,简单代工的模式已经控制在30%以内的比例。面对客户,格兰仕的议价能力相对高些,对于直接零售的产品,格兰仕也可以调整零售终端的价格。此外,相对OEM、ODM模式的低毛利,生产自主品牌的情况下,品牌越高端、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原材料成本占价格的比例往往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御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庄瑞玲告诉本报记者,将原材料涨价的结果转嫁给客户,依然不容易,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已经承担着海运费用的高涨,而格兰仕方面,也更希望能保持与客户合作的稳定、产品终端销售价格的稳定。
伊莱特和格兰仕出口业务的定价既有离岸价格模式也有到岸价格模式,均是离岸价格更常见。对于他们来说,采用离岸价格的话,国际航运费用飞涨,似乎只是客户的事,但实际上,生产商与销售商休戚相关,销售商日子不好过,一样影响着伊莱特和格兰仕的“幸福感”。
据李成武的感受,早在2020年下半年,海运紧张的情况已经出现,到了今年,国际航运费高到让人瞠目结舌。李成武举了个例子,正常情况下,一个40尺的集装箱从中国码头到美国,运费是3000多到4000美元,今年最高峰的时候,能涨到2万美元。“我们都开玩笑说,这是海鲜价。”说起海运费用的飞涨,庄瑞玲颇感无奈。在庄瑞玲的印象中,今年6月份中下旬,有那么两个星期,海运费用成倍增长,而且还不一定保证有货柜。
今年1月4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就去拜访了中远海运集团,被美的集团员工描述为“波哥亲自出面找货柜”。5月26日,美的集团与中国外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国内货柜紧张跟新冠疫情有较大关系。国内较早控制住疫情,出口活跃,但是出海的货柜,不一定能按时回来,集装箱的生产也需要时间差。对于广东的出口企业来说,今年5月下旬到6月,还被新冠疫情“迎头一棒”。5月21日深圳盐田港爆发疫情,盐田港直到6月底才恢复正常运作,6月5日,广州南沙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内的疫情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内交通和南沙港的运作。而盐田港和南沙港都是伊莱特和格兰仕的主要出口码头。“一有疫情,码头外面就大塞车,以前司机一天可以跑两趟,塞车一天都跑不了一趟,运费马上就涨。”李成武诉苦。
即使是离岸价格的订单,李成武不用担心从工厂到码头运费的变化,还得操心客户因为海运费用太高不愿意发货,或者客户找不到货柜导致伊莱特没法交货。不能顺利出货的商品就会积压到伊莱特的仓库中。伊莱特已经在外租用4万平方米的仓库,依然面临“爆仓”局面。“压在里面的都是钱啊。”李成武指出,客户没收到货,就不会打款,回款周期变长对企业也是一个负担。
在庄瑞玲看来,海运费高影响的不仅仅是出货慢,也影响客户加单的积极性间接影响企业订单数量,也会影响到客户采购产品的结构变化。“那些海运费用占售价比例比较高的,给客户带来的利润空间小了。总的来说,空调、冰箱这些大家电类受到的(海运费用)影响比小家电要大。”
今年以来,让庄瑞玲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个离岸价格的订单,客户找不到货柜,格兰仕知道了,主动将自己认识的、靠谱的货代公司、船运公司介绍给了远在海外的客户,还帮忙沟通拿到货柜,最终顺利出货,双方共赢。这让庄瑞玲等格兰仕外贸人员意识到,即使是离岸价格订单,特殊情况下,光靠客户解决出运问题是不够的,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
汇率波动大,被李成武认为是今年公司出口业务遇到的另一困难。伊莱特的海外货款通常是用美元结算,李成武透露,公司有尝试过跟银行谈锁汇,还是带来一定的财务成本。
芬尼科技的王保银则告诉记者,芬尼已经在大力推动用人民币结算境外货款,有些欧洲和中东的客户较为配合,对于欧洲客户来说,如果用美元结算,双方都不方便,还不如用人民币结算,起码有利一方,芬尼科技目前的三个生产制造基地全部在国内。而中东一些国家,相当认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尽管如此,芬尼科技用人民币结算的境外货款依然只有8%、9%这样的比例。
在访谈的过程中,李成武多次提到今年压力大,短期内也看不到原材料价格、国际航运价格下调的征兆,但其还是寄希望于未来,如果有些订单实在挣不到钱,可能就干脆先不接,尽可能地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留住客户。
展望2021年下半年的外贸业务,李成武和王保银的态度均相对保守。在今年上半年芬尼科技出口值翻一番的情况下,王保银认为全年的出口值增幅可能仅在30%到60%之间,李成武则认为,虽然下半年通常是家电企业出口的旺季,但海外疫情依然反复,不确定性大。
庄瑞玲则认为,虽然疫情带来新挑战,但经此疫情,海外品牌商、海外销售商对中国家电企业“更有信心了”。“经过去年一年,中国家电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很多海外企业不能比拟的,让很多海外采购商认识到,中国家电企业能做的,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我们中国家电制造企业的潜力是这么的大。”庄瑞玲说道。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