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平家具与您分享——木匠文化

清代的五行八作有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等。
但匠作文化的核心是木匠。
“匠”是指有手艺的人:匠人、木匠、画匠、能工巧匠。也指灵巧,巧妙,独具匠心。
木匠,是古代作用最大的工匠,人们最离不开的工匠。每家每户,无论生活水平或高或低,都离不开木匠。木匠手艺,渗透到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传统的木匠师傅使用刨子、锯、斧头、凿子、墨斗、角尺和竹尺等工具。传说中,墨斗、角尺和竹尺是鲁班先师留传下来的,是木匠产品设计和建造时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直线、直角和计量的重要工具,被称为木匠师傅的“师傅”。
衣:旧时乡民的衣服、被褥、蚊帐之类,大都是自家纺纱,而后送到织布匠处织成布,再请裁缝匠缝制而成。纺纱的纺车、织布的布机,自然是木匠制作。
食:耕田的犁耙、打禾的禾桶、车谷的风车、提水的水车、榨油的油榨,凡此种种,哪一样少得了农村木匠的参与?而且这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木匠——犁匠师傅。
住:居住更离不开木匠了。旧时农村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从房柱到房梁、桁条、间壁、门窗,无处不由木匠制作而成。一座木结构房子,除了房柱之下的垫石是由石匠打凿而成,瓦片由瓦窑烧制,泥瓦匠盖就,其余部分都是木匠的手艺。
由于乡民离不开木匠手艺,木匠也就成为农村十分吃香的行当。有一句俗语说,“木匠师傅一个斗,一人能养十个口”。意思是说,木匠师傅凭借—个墨斗,一个人可以养十口人,还可以过上比一般人家好得多的日子。
行:旧时人们穿的鞋子,叫木屐,是木匠师傅做的;人们行远路,要乘车,是木头做的。
发展至今,木匠文华流传最为普遍的,就是家具的制造。
千年木匠文化,能流传至今,应该感谢一代又一代的木匠传承者,感谢这个重视木匠手艺的年代。
传承千年木匠文华,打造中国实木家具第一品牌,一直是维平家具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千年木匠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散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