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行业现状和新常态下产业工作重点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为家具制造业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家具行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行业发展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家具行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家具行业在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要不断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
我国家具行业进入中高速增长调整期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家具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家具行业逐步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变。行业增长速度由2011年及以前的25%—31%降到近两年15%之内。2014年全年,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942家,累计产量77785.69万件,同比增长3.1%;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187.35亿元,同比增长10.86%;累计利润总额441.85亿元,同比增长12.5%;累计出口534.16亿美元,同比增长0.61%;累计进口28.07亿美元,同比增长9.25%。分析这些数据可知,利润增幅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大于产量增幅。
中国家具业已经到了一个调整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新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一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这就需要政府和协会给予支持、扶助。中国家具行业有巨大的内销市场和需求强劲的国际市场,然而要保持中国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家具制造管理,研发新材料,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做工作。2014年,中国家具出口值持平,如从出口件数计算,则是负增长。由此可见,中国家具进入一个新常态,即我们逐渐走出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销的传统观老路,转而走向不断创新,采用先进设备,用技术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发展新路。
我国家具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自2003年3月起,中国家具协会在中山大涌建立第一个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以来,已经成立了37个包括红木家具生产基地、金属家具生产基地、实木家具生产基地、出口家具生产基地、家具流通市场、新型家具产业园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区,分布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云南、江西、湖北、河南、四川、福建12个省。十二年来,产业集群基地为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中国家具行业不断发展,由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时期,各类型的产业集群区,都面临继续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对企业产生压力;劳动成本上升,劳动力供应减少;市场建设速度加快,单位面积销售额下降;同质化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厉害;有些新建园区产业链不健全等等。
新常态下家具产业集群工作重点
1、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中国家具行业的很多重点产区都是在2003年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畅销,企业扩张,产能提升方式优化,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产区的企业建设,无论在生产组织、生产工艺、产品结构、产品品质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2014年,中国家具协会将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广东大涌、中国椅业之乡——浙江安吉确定为转型升级试点镇,将其作为中国家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点和突破口。
2、加强新兴产业园建设
在全国各地建立开发区过程中,许多家具产业园区建成。这些家具新兴产业园区是家具行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产区相比有很大优势。企业集中,厂房及设备都比较先进,工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增加了中国家具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行业实力。但是,由于建立时间短,人为因素多,缺少自然集聚的优势等因素,产业链和配套供应不够完善,需要培育配套企业入园,培养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建设产品定位准确、配套更为合理的产区,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未来中国家具工业的生产、销售主体,会逐步过渡到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