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鲁班——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0-08 14:29 10089次

光岳者,得之于聊城光岳楼也,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原名“余木楼”。明弘治九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名曰:‘光岳楼’也,始得今日之名。后百年,古人登楼观景,仰视俯临,巍峨壮观,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为中国三大名楼之首也。而后文人墨客多流连于此,亦曾有康熙帝题匾曰“神光钟暎”,乾隆“诗刻”等,光岳之名由此更盛。现代亦有郭沫若等名家慕名题字也。
鲁班者,建筑和木匠之开山鼻祖也,闻与光岳楼颇有渊源。光岳楼雄伟壮丽,然建楼之多艰难,幸一神秘老者指点,方建成此楼。时人皆言此仙人鲁班也,遂建一祠,专供与之。此传说六百余载矣。
今传统木业多凋零,吾辈有承优秀传统木匠文化之志,结合现代工业之文明,创新木业生产之方式,光大鲁班祖师之业,十六年矣。虽传承创新之路之维艰,然虽百折不改其志也,意重扬鲁班祖师之精神,遂取名“光岳鲁班”也。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