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杉整木家装:如果你不会“抄”,怎么来的超越

08-31 13:57

很多人(包括市面上和讲台上的大师)都喜欢告诉别人,自己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哪里,设计的关系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你真听进去了,那么恭喜你,你只听到表面的东西,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也在抄,当然这个“抄”并不是不好的东西,而是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和领悟,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产生一些好作品!

这几天在深圳和小伙伴在一起聊得非常的开心,其中我们讨论到了设计师该如何学(抄)习的话题,我觉得非常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其实每个设计师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向前辈和大师学习。也就是说如何抄的问题。(抄习,不等于抄袭)

记得中国有句老话叫书不读秦汉以下 ,年轻的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非常的浅薄,直到前段时间才理解,人类几乎所有的智慧都是可以上溯到一个源头的,而其他所有的书,几乎都是对这一个源头,这个核心源代码的解释,以及对解释的解释,对注解的注解。

我们看一个优秀作品的时候,要有对其进行解读以及展开“超级链接”的能力。比方说我们看到邱德光大师的作品,我们由此需要解读artdeco 风格的历史,还要了解除了邱大师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artdeco 的大师呢?他们的作品又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又有谁和什么风格对邱大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呢?他们的理论是什么?他们的理论建树实践后出来的作品又是什么?在知识的理解和延伸(超级链接)的基础上,对于大师的作品分解,临摹,是对大师最好的致敬,再比如我们看到季裕堂大师的作品,也可以延伸出阅读出来季裕堂大师的空间处理的手法和技巧来自于谁的影响?他对空间组织有什么样的理论?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才会产生出他这样的设计呢?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会抄的人。我们不是在学习大师所流露出来的表象和符号。我们抄袭的是它产生这些表象及符号及作品背后的那个身后的庞大的思想系统。

我想这也就是齐白石老先生所讲的: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记得冯仑先生曾经讲过,对楷模和榜样的学习,要先僵化,再固化,最后优化。

我们在刚开始的第一个阶段所学习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生搬硬套,因为我们不是特别的理解这些经典学习对象所产生的环境,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们对一些事情的认知和思考也不会到达大师经典的高度,所以我们的第一步一定是很僵化甚至很笨拙的在抄袭和了解。在这个积累知识的阶段,所有的一切的考量标准都是“知不知道?”的层面。

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对一些经典的东西,从知识的层面,要上升到技巧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的练习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这种熟练逐渐的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了固定的回路,有的时候你甚至会不加思考的流露出这样的方法或技巧,这种东西已经变成你的习惯的一部分就像是,乒乓球的运动员,不假思索的去回击对方的来球一样,也像是一个武术大师不用思索的就会见招拆招。 技术的层面上所有的考量标准是熟不熟练的问题,而我们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在这个层面上事实上是没有毕业的。

第三个层面就是优化的层面,其实这也是将技巧上升为“才干”的一个过程,因为你已经非常的熟练了,技巧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融入到你的血液和DNA里,而这种技能最终会转换成另外一种思维方法,一种价值观,从而影响你今后所有的选择和判断。

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修炼,变成了在事物内在的融会贯通。像是武学大师一样到了一个融会贯通的境界,把我们的技巧变成了内功,无论你是练少林派还是武当派。最终都会变成一样东西,就是你对武功本质的理解,对武术本身的修为-----也就是“智慧”。

而这些东西和合而成的就被称之为内功。当你有了深厚的内功的时候,你才可以回过头来对你所学的所应用的,进行思考,改良与反思,于是就有了优化这个阶段。

其实这也是对知识和技巧内化的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是刻意的模仿,学习。再往后,这些知识全部内化变成了你的底层代码,变成了你的思维方式,构筑了你本身的一切,于是就是自然的流露,可以做到不假思索地自由挥洒。

记得有艺术大师讲过:“好的艺术家不抄,他们只偷” 是的,我们也一样!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

推荐关注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创新引领家居美学潮流

市场一线2024-11-13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收纳功能与简约外观的完美统一

市场一线2024-11-11

艺墅大宅的杭派木作:空间适配的卓越之选

市场一线2024-11-08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品质格调兼具,家居优选

市场一线2024-11-06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