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品牌警惕致命短板,否则做不好定制家居
【编者按】很多跨界品牌做定制失败的原因在于存在致命短板,缺乏完整的商业模式和体系,虽然有很多资源优势,但这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跨界定制需要思考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可盲目冲动。
跨界品牌干不好定制家具,几乎成为行业的通例。如果说一线品牌在积极转型,二线品牌在停滞不前,区域品牌在两极分化,城市品牌在加速洗牌,进口品牌已站稳脚跟,特色品牌在异军突起,那么,跨界品牌基本上都在“痛苦探索”。这就是定制家居产业的竞争现状。
从商业模式解读跨界定制
事实上,跨界品牌拥有太多太好的资源,也因此很多跨界品牌的老板和项目操盘手都无法理解:明明自己大公司“要啥有啥”,明明专业做定制家居的“那一拨人”看上去就很low,但到最后失败走人的却偏偏是自己。解读有很多种。比如大公司指标太高,比如流程太慢,比如投入太猛……都似乎有道理,但如果不从商业模式的高度看,还真难说得清。
商业模式七基因:客户、产品、渠道、营运、经营者、管理机制、竞争壁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成功的商业模式,你需要进入高利润区,需要抢占产业制高点,需要构建竞争壁垒,需要超越客户价值……但这些都只是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你不能有“致命短板”
跨界品牌的问题正是出现在这里。从商业模式七基因看,“经营者”(跨界品牌的项目负责人大都是内部提拔)对行业的无知与盲动,“营运”上搞不定后台支持体系(定制模式与成品模式有根本性差异),“产品”上大批量非标定制能力缺失,这是大部分跨界品牌的常见问题,而从成功商业模式的角度看,这样的“致命短板”有一个就很可怕!
这就起很多跨界品牌做不好定制家居的本质原因。
资源优势不等于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是两回事。跨界品牌的综合能力无疑比草根为主的大部分定制家居品牌要好,但这绝不意味着其在定制家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强。
一旦商业模式七基因中出现“致命短板”,你再好的品牌推广能力、渠道拓展能力、客户需求的分析与感知能力将都是多余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招商,如果对经销商的后台支持没有,如果模式不够精准,你强大的招商就可能演变成可怕的“招伤”。
频繁的换操盘手是跨界品牌“事后纠错”的常用手段。但只要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等根本问题不解决,换人至多为后来者空出了个位置,其他真正对项目运作的实质性贡献寥胜于无。
事先的规划永远强于过程中的纠偏。财大气粗的跨界品牌往往就是“任性”,总是“老子偏偏不信邪”,冲动的代价自然是自个买单。
跨界做定制家具的终极思考
一、做大与做小
厨衣柜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进来的都不弱,有想法的更大把!所以要么不碰,要么认真做,玩一玩的心态绝不可取,不管你老板再大!
二、嫁接与切割
嫁接品牌、嫁接渠道、嫁接管理,想法很美!在行业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最需要关注的反倒是切割。与原有惯性思维切割、与原有流程模式切割,用专业团队、用独立事业部运作才是正道。屡败屡战的大家电给了我们太多教训。
三、低调与坚持
打造厨衣柜制造链、营销链都不易,需要不断试错与累积,任何不切实际的冒进都会打回原形。卫浴与地板就是正反两面的例子。
四、模式与创新
真正的出路在于遵从厨衣柜产业规律之上的模式创新,黑马尚品宅配给予行业更多的创新经营模式!只是定制家居行业发展的窗口期已是越来越短,时间是最宝贵的机会成本。跨界品牌再“挥霍”下去恐怕就真的只能永远的说bye-bye了。
真心祝愿跨界品牌越来越好!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