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业要小心“成功”?没有这3种能力也会失败!
最近看了一篇写家具行业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的文章,说强者愈强,凭借过去跑马圈地的成果,不仅在终端占据着绝对优势,还在经销商、供应商,甚至人才资源等等都占尽了优势。
理论上,马太效应是一种“积累优势”,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我认为这仅仅是在理论上。
什么行业都一样,一个企业虽然过去有“积累”,但脱离了以下的条件,也不会变得更强,也得面对失败。
—— 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 营销模式的创新
—— 更高的生产力
以人性来说,企业的经营者一般上有了一些成就之后,很容易把经营的各种资源,看成是固定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当公司的经营步上轨道,赚钱了,就会放慢脚步,小心翼翼。
在中国,可能还不止这样。改革开放之后的家具业者,很多是躺着就赚钱的。那是因为市场求大于供,只要做出产品就能卖,就能赚钱。那些不躺着,而是站着努力的,就赚了大钱,形成了今天颇具规模的企业。
然而到了2003年之后,到了供大于求之后,躺着的,死了;站着努力的,也不一定行,因为市场的供应越来越大了,需求越来越赶不上。
这时候就是真刀真枪了。
能做到上面所说的条件的,活了下来,做不到的,死了或半死。
你过去的积累,很快就会被耗尽的。
日本成衣业巨子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认为,经营企业是“一胜九败”,所有的企业,直线式的持续成功,在现实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企业经营的成功率最多是一成。
经营环境正以飞快的速度变化,只有不断去追随时代的脚步,让企业整体不断自我革新和成长,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柳井正
柳井正认为过去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成功会使人变得保守,想法呆板、形式化,甚至产生骄兵心态。
成功的人,随时会落入失败的陷阱中。
因此我经常说:成功是失败之母。我在上面所讲的,企业要保持成功,必须:
——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随着市场的变化,需研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相当困难。首先你无法确定你所获得的市场信息是否是正确的,同时如何选择市场中适合你生产的品类,更难的是如何生产差异化的新产品,使你有利可图。
——营销模式的创新:大家听过台湾王永庆早年卖米的故事吧?他把客人吃什么米,多久买一次,一次买多少斤等等都记录下来。
假如那个客人时间到了,没来买米,王永庆就会将米背到客人家中。客人是因为忙或忘记了,没来买米,于是王永庆替客人将米倒进米缸,并将现场整理干净(这是附加的服务),这就是营销模式的创新,结果把那地区的米商都打垮了。
大卖场是营销模式,仓储店也是营销模式,后来的O2O 也是一种营销模式的创新,只可惜在操作层面上没有做好。
新的营销模式的创新,比新产品的收益要多的多。马云的淘宝天猫,都是营销模式的创新,因此给他带来了的巨额的财富。
——更高的生产力:企业不是由于新的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取得的增长,是自身人均生产力的增长,这样的企业才有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长。
以上三点要谈论的内容很多,这里不展开。当然,有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一定能成功。比如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无法大量生产,无法降低成本,最后也是一个死。这里边还有一个将创新产品转换为大量生产的低价产品的能力。
因此,马太效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才有效应的。对于我来说,马太效应的效应不大,在很多时候,反而是反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有一个“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理论,他主要针对国家的制度,其实用到企业管理中,道理一样。
他认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惯性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轻易走不出去,严重者甚至出现制度“锁定(Lock in)”。
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一个做所谓的中式家具的企业,后来想改或兼做美式家具,怎样做我都觉得他是在做中式、或“中式的美式”混合体,四不像,因为这企业在中式家具的路径走多了,产生了依赖,最终被锁定了。
客人也被锁定了,印象中你是做中式家具的,怎么也想不到你会去做美式家具。大品牌的奢侈品,想让品牌延伸到其他行业,也很少有成功的。不信你将LV这皮包品牌用为家具品牌,看看有没有效果。
所以新产品的研发,或经营模式的创新,都会被过去的成功拖后腿,再强调一次,成功是失败之母。
因此也再强调一下,过去、现在成功的企业,千万别以为马太效应可以让你占优势。《财富》杂志每年都会公布世界最大500家企业的名单(中国人翻译成500强,其实大与强是不一样的),中国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企业进入名单,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
但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人均营业收入仅为美国在“500强”中的企业的45.6%。
其他的指标,比如人均产值、人均利润、净资产的回报率、单位产值能耗、内部人才升迁率、业务收入的内生式增长率等等,都非常低下,不到其他500强平均值的25-50%。
自身不强,马太效应没有效应,中国这些大企业的大,是因为中国大,而且政策有偏斜,即便如此,2017年就有8家大企业,被踢出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安邦保险集团、海航集团、大连万达集团、中国华信能源、中国国安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中国通用技术、新华人寿保险。
企业经营是一个持续的奋战过程,不是你做大了,甚至强了,就可以一劳永逸。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