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利•东方|用心打造红木家具看不见的生产线
所谓后真相时代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已经趋向不在乎事件本身的真相,而是更在乎我们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无疑是我们整个当下,甚至是时代的写照。
经济物质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更多的浮躁与迷茫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体验,这种情感需求直接体现在当前以80、90为代表的新兴的消费群体上,例如对家具的选择上,设计、文化内涵是当前重要的选择标准。
红木家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市场需求趋向个性、文化、品质的趋势下,我们既要注重原料、工艺、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基础,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注入。
文化最终在产品上的体现,一定是在生产的各位环节的同时体现,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工更加精细高效的背景下,只有整体的生产线,至上而下的保持着企业所倡导的精神目标,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才能有产品之上的完整得到文化体验。
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一条物质的生产线,更需要在这条物质的生产线上嵌入一条精神文化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你看不到,却可以感知到。
5月11日,《家具产业》传媒记者,在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有幸采访到祥利东方的执行董事,副总裁王温漫女士。
下面我们通过王温漫女士和祥利的视角,来看看红木家具行业的佼佼者---祥利集团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隐形的精神生产线”。
随着东南亚,非洲各国相继颁布红木禁运令,国内的红木原材的价格也是一路飙涨,有报道称今年第一季度红木原材涨幅一度达到50%,笔者问到:“在原材短缺的情况下,红木的生产、工艺、雕刻、文化理念能否向其他材料转移呢”?
王温漫女士说:“目前的情况下,还无法真正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因为红木原材本身的细腻、木性、淡雅、香味才是红木文化最好的载体。所以祥利在原材储备上,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国外,比如缅甸、老挝等国家直接海外建厂,再将成品运回国内。
当笔者走在祥利的展厅,那些非凡的木料,历经风霜雨雪的成长。经过匠人的精雕细琢,经过每一道工序的历练,最终以一种感动人心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终于明白红木原材不可替代的含义。因为红木文化与红木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一块好木料之于匠人,就像一块好的食材之于厨师,只有参与者本身带着敬畏的情感,深刻的文化感知、艺术嗅觉,细细雕琢那些历经时间的沉淀的木料,方能让木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新生。就像王温漫女士所说,1厘米的误差在生产过程中是绝不允许的。
当然匠人的工作除了了制度与管理的要求之外,想要真正让生产者,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够通过家具寄托、表达文化,好的传承与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样重要。
王温漫女士说道,公司会记得每一个员工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送去祝福,老人对新人的培养除了严格的要求之外,也是不遗余力,毫无保留,以求最大程度的将红木的工艺和匠人的精神传承。
这样的传承除了情感与制度的层面之外,祥利集团还建立了学院,通过学校的方式,将红木家具的文化与工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当匠人的艰辛与付出,与那些充满传奇的木料相融合,被时间所沉淀的优雅与魅力通过一件件家具得到展现,一切无疑都变成了一种崇高的艺术。
在对线下的销售渠道,祥利特别注重经销商的品质,而不会刻意的去扩大规模,因为对于祥利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的传播比产生更多的金钱效益更为重要。
所以在经销商的选择上,祥利也是十分严格,经销商需要认同红木文化,并且本身具备一种欣赏的水平,与传播红木文化的意愿。
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渠道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祥利对于线上的布局也正在进行,我们相信祥利独到的理念在线上的体现一定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一面。
从原料到最终家具的呈现,乃至销售渠道的建设,祥利无不体现着对于精神文化、对高品质的追求。
我想这条隐形的文化生产线,无疑是祥利成为行业翘楚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是企业本身的自觉,更是后真相时代下,我们情感呼唤之下,对于物质和产品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说,祥利的作为与价值已经超越了行业本身,值得每一个企业思考和借鉴。
笔者问王温漫女士,祥利的家具进入到那些无数普通的家庭之后,这些家具本身到底承载着怎样的文化表达呢?王温漫回答道:“这些家具带着传统文化的恬静与清雅,能够让人安静,让人舒适”。
确实,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太需要安静了,我们需要正真的超越物质的价值,这不仅是祥利红木家具的内涵,更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文/小木)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