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VS居然 | 车建新的负债隐忧,汪林朋的“大快”风险!
论讲段子,南有薛之谦,北有大张伟;论拳脚功夫,南有太祖拳,北有小潭腿。就连一个普通粽子,也有甜咸之分。显然,地域文化的不同,孕育出诸多特色的南北之争。
聚焦企业层面,画风更为丰富。比如家居业,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的巨头之争,正在日益白热化。谁会胜出呢?
可以说,两家企业相爱相杀、渊源颇深。随着互联网大潮、行业发展瓶颈的出现,双寡格局正在酝酿改变,车建新、汪林朋的看点着实不少。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不过,在企业层面,体现更多的是双寡格局。比如,阿里与腾讯、美的与格力、移动与电信等等。
这种双雄局面的特点为:持续博弈、甚至贴身肉搏。高对抗性给产业带来活力张力,也带来乱象问题。
比如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谁在领跑、谁在超车、甚至谁会吃到谁,一直是行业讨论热点。
两大巨头,一个主攻一二线城市,一个更多聚焦三四五线下沉渠道;一个立足家居主业,企图打通上下游;一个转型新零售,想做成商业综合体。
谁是家居之王,还得仔细品品。
南北之争
红星美凯龙,1986年上海创立,是一家以销售家居、家装产品为主的企业,提供家居、装潢、建材等全方位服务。
红星美凯龙,一直重视品牌力打造。打造中华民族的世界商业品牌是其愿景。借此,红星美凯龙收获不少市场口碑,早在2007年就获得国内影响力品牌领袖、家居家装行业影响力品牌领袖等奖项。
同时,在资本层面,红星美凯龙也表现活跃。
2016年6月在香港成功IPO,合计融资70.06亿港元;2018年1月17日在上交所上市,募资30.5亿元。借助资本加持,红星美凯龙门店覆盖规模一再扩大,成为中国经营面积最大、商场数目最多、地理覆盖面积最广的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
再看居然之家,1999年在北京成立。以家居为主业,以家庭大消费为平台,业务涵盖室内设计和装修、家具建材销售、智慧物流、商业会展、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院线餐饮、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数码智能、居家养老、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领域。
多元化布局,让居然之家实力大增,2018年市场销售额超750亿元,是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居然之家的特色在于,以“让家装和家居快乐简单”为使命,实行从设计到装修,从购材料到家具配套,从家用电器到家居用品、家饰用品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从用户拿到房子钥匙到正式入住,所有消费环节都可在居然之家实现。
居然之家成立虽比红星美凯龙晚13年,发展却毫不逊色。多年以来,居然之家雄踞北方市场,形成南红星北居然的格局。
资本追逐
不过,相比市场,在资本层面居然之家落后不少。
今年6月18日,武汉中商对外公告称,发行股份收购居然新零售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得到武汉市同意。
这意味着,本次交易完成后,居然新零售将成为上市公司武汉中商的全资子公司,居然控股等 23 名交易对方将成上市公司股东。
业内人士指出,居然新零售(居然之家更名而来)借壳上市的步伐,更进一步。
此次交易,居然之家估值365.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8月5日收盘,红星美凯龙A股市值389.79亿元,并不比居然之家高出多少。
由此,南北两大连锁家居商场“一哥”之争的硝烟,从区域、门店蔓延到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积极态度,主要得益于居然之家的商业布局。一句话概括,居然之家是以中高端为经营定位,为顾客提供设计、材料、家具、家居用品及饰品等“一站式”服务。
概括而言,即坚持家居主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大家居”向“大消费”融合、产业上下游协同融合的三大融合战略。
不难发现,多业态布局是居然之家发展的主要路线。2002、2003年间,居然之家率先将摊位制市场、品牌专卖店、五金建材超市进行多业态融合,大胆创新家居建材零售模式。
近年,居然新零售门店数量增长迅猛,从2016年的145家到2018年的284家,两年翻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新增门店以加盟店为主,两年增加130家;对业绩贡献更大的直营店,两年只增加了9家。
居然之家表示,未来三至五年内,其开店数量将超过600家,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元,不但要成为中国家居行业第一品牌,而且要做新零售的典范;
未来八到十年内,居然之家开店数量将超1200家,年销售额将超2000亿元,在成为中国消费行业知名品牌的同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知名商业品牌。
相较之下,红星美凯龙的商业模式就与居然之家不同了。
自营与委管商场双轮驱动,这是红星美凯龙的模式精髓,即通过战略性拓展商场网络及品牌组合,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自营模式,即红星美凯龙自己获得商场物业经营权后,统一招商,然后收取租赁和管理费;委托管理模式,即红星美凯龙给其他商场贴个牌,收取咨询及管理费。
重资产业务模式,使红星美凯龙巩固了发达地区的市场领导地位,并从土地增值中获益。同时,其迅速在三线及其他城市拓展商场布局。
有专家表示,一定意义上说,红星美凯龙和麦当劳的商业模式类似,都是通过出租地产所得收入大过主营业务收入本身。
2009年,红星美凯龙以66家卖场门店数超过百安居成为第一,那一年,居然之家只有8家。随后,红星美凯龙开始采取委托管理模式招商。
一年后,新增家居商城13家。在数量规模上与百安居、居然之家再拉鸿沟。
2012年初红星累计获投资38亿元,店数突破100家。
快速扩张
为追上红星美凯龙的扩店速度,居然之家也疯狂收编卖场,先后收购河南欧凯龙、东方家园等。2012年,居然之家也迎来史上商场数增长最快一年,从2011年14家增至2012年65家。
截至2018年末,红星美凯龙经营了80家自营商场,228家委管商场,此外,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开业22家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359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总经营面积1893.93万平方米。
居然之家也不甘落后,至2018年底有303家商场,其中居然新零售拥有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门店284家,总经营面积1031.84万平方米;直营门店86家,委托管理加盟门店123家,特许加盟门店75家。
不难看出,虽然模式不同,但最终策略导向都是扩张。二者在扩张上都采取厂商战略联盟,前期居然之家相对落后,“觉醒”后,一直对红星美凯龙紧追不舍。随着居然之家的借壳动作,两者的扩张之战仍大概率延续,且有深化趋势。
布局转型
不过,这种高速扩张的必要性正在引发行业思考。
单看卖场规模,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已是行业佼佼者。如果结合行业市场的急剧转型看,两者优势也有变局风险。
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卖场销售额总体就呈不断小幅下降的趋势。2017年,销售额为9174亿元,同比下降22.6%。
今年1月份,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显示,1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73.99,环比下降19.74点,同比下降5.83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月销售额为617亿元,环比下降32.88%,同比下降9.46%。
这对家居卖场而言,不是好消息。尤其是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为代表,一直沉迷于搞扩张的粗放式运营,真正沉淀下来的精细东西并不多。比如数据沉淀层面,就是一个极大短板。
也基于此,双方都开始在线上线下谋求转型机会。
于是,阿里、腾讯的身影开始融入其中。
家居行业,一度被视为线下零售模式变革的最后领域。作为全球第二大家居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性家居品牌众多,渠道仍很分散,行业集中度低。
很久以来,即使强如双寡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也深陷上述痛点。加之行业景气度的下降,为吸引更多客流,两者不得不增加新业态。重塑线下门店,数字化升级,成为两者转型新路径。
先来看居然之家。2018年2月,其引入阿里战略投资的54亿元资金,并与阿里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借助强大互联网基因,居然之家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资料显示,去年6.18期间,仅北京地区,居然之家就创下3天销售近11个亿的销售战绩。去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同比也提升20%。
此外,为全面转型新零售,居然之家去年6.18到11.11期间,就完成41家门店的数字化改造。12月30日当天,其在全国就开了十家新门店,创下纪录。
此番操作,令红星美凯龙感觉到了危机。
终于,2018年10 月 31 日,红星美凯龙宣布牵手腾讯,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公布了双方首个合作成果——IMP全球家居智慧营销平台,通过科技之力将单一化场景升级成多元化场景服务,完成对腾讯流量的引流。
巨头流量加持,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红星美凯龙去年国庆黄金周创造近107亿销售业绩。且在同年“十一”大促中,实现的销售收入106.82亿元,同比增22%。
变局背后
不过,颇具戏剧性的是,这种合作格局不到一年就出现大变局。
就在外界对红星美凯龙与腾讯的合作寄予厚望,解读不断时,红星美凯龙改弦易辙,转身投向阿里。
今年5月15日,红美凯龙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实际规模为43.594亿元的可交换公司债券,由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部认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可交换债后,阿里将获得红星美凯龙约10%的A股股份,加上此前收购的3.7%的港股股份,意味着阿里拿下红星美凯龙13.7%的股份,成为红星美凯龙的第二大股东。
此番变动,无疑加剧了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的战火,也让腾讯颇为尴尬。
细究之下,红星的这次变心,其实也有迹可循。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居然之家与阿里合作后,红星美凯龙急于需要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巨头来辅助“数字流量”时代。因此,去年10月红星美凯龙与腾讯合作,被视为转型信号。
其实,红星美凯龙一直有一颗走向线上的心。
2016年以前,红星美凯龙就曾耗巨资以电商网站红美商城、星易家和家品会等互联网产品,开启互联网化阀门。只不过,这两次变革效果都不理想,甚至在当时频频传出裁员声音。
红星美凯龙不甘放弃,在2016年1月请来李斌,再次开启改革。移动应用“红星美凯龙”、“当家”等一系列由李斌主导的互联网产品,便层出不穷。不过,因产品开发耗资太大,且引流效果不佳,入不敷出的红星美凯龙难以再耗巨资维持,不得不转变新方向。
可以看出,红星美凯龙转型互联网的进程并不顺利。之后腾讯的注入,可谓给了红星信心。而除了腾讯外,阿里是最大的线上流量持有者之一。
同时,阿里还具备物流、支付和客服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家居业在互联网上还不成熟,阿里已形成稳定的平台规则、行业标准。更为丰富的产业互联网经验,可让红星美凯龙在短期内快速规范分散、缺失标准的家居品牌。
分析双方合作协议,可以看出更多端倪。内容涉及新零售门店建设、电商平台搭建、物流仓配和安装服务商体系、消费金融、复合业态、支付系统、信息共享7个方面。可见,双方合作,已不是简单的流量引入,而是系统化的产业互联网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7月21日,阿里副总裁靖捷、徐宏于进入红星美凯龙董事名单。董事人数将变成8人,阿里巴巴占1/4董事席位,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双方融合大幕正式拉开。
相比之下,居然之家的处境,可谓不利。
于是,居然之家开始另辟蹊径。5月30日,居然之家与苏宁易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未来双方将在零售、物流、采购和智能家居四版块深度合作。
居然之家集团总裁王宁表示,“从前的苏宁是传统零售业老大哥,而现如今的苏宁更是在智慧门店、物流体系、会员体系等方面拥有着巨大的能力。与苏宁的合作能够帮助居然之家完成目标转型。”
据悉,未来苏鲜生、苏宁小店、苏宁易购云店等业态有望入驻居然之家卖场,并通过产品、会员、数据的打通来实现深度联合运营,为用户打造更完整、丰富的体验场景。
此外,苏宁还将与居然之家携手打造智慧场景家居体验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及更具科技感的消费体验。
红星美凯龙的隐患
不过,相比腾讯,苏宁的互联网基因明显处于下风。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做答。目前而言,红星美凯龙显然居于更有力的竞争地位。
不过,表面风光的红星美凯龙,也有不少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年报显示,红星美凯龙实现营收142.4亿元,同比增长29.9%,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加9.8%。虽然这份报告业绩平平,但其第四季度净利润3.17亿元,同比下降74.38%的不利数据,还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
此外,截止2018 年末,红星美凯龙的总债务规模达367.37 亿元,同比增长27.23%。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对外融资还在不断增长,有息债务的规模也在明显增长。
同时,2018年,红星美凯龙、居然新零售毛利率分别为66.20%、44.59%。但因超高费用率,红星美凯龙盈利能力略逊于居然新零售。
2018年,红星美凯龙三大费用的总期间费用率33.4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25%,居然新零售仅14.41%。
分析原因,即在红星美凯龙上述高负债,导致财务费用率高企。
可见,红星美凯龙债务压力之大,已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此层面而言,红星美凯龙急需业务拓展及新资金。对于此番与阿里联手,红星美凯龙称,希望借助阿里的流量与技术,打通线上业务,提升自身经营效益。
行业洗牌
“在家居行业中,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都是龙头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企业无法与其抗衡。” 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秘书长胡中信认为,居然之家借壳上市成功后,家居零售市场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双寡头时代。
两家企业的对比,自然也是车建新和汪林朋间的较量。
2019年2月《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车建新以330亿元财富位居430名,为中国家居家装行业榜首;汪林朋以150亿元财富,位居榜单1164名。现在看,两者差距不小。如果一旦上市,差距就会大幅缩小,甚至还可能有逆袭出现。
上市影响,不仅如此。
分析人士认为,居然之家上市后,不仅会与红星美凯龙在资本市场展开更激烈角逐,而且两者连锁战车,与地方强势卖场间的竞争也会加剧。
目前来看,2019年居然之家连锁步伐再次加快:争取市场销售额超850亿元,加快从一线到四五线城市的连锁布局,争取新开店100家以上,年底累计超400家,努力实现未来3-5年累计开业分店600家以上,8-10年累计开业1200家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居然之家借壳上市后,在资本助力下,达成目标将更加轻松。
红星美凯龙也在攻城略地,向着“通过自建和合作经营两种方式打造1000座家居MALL”的目标稳步前进,并与顾家、敏华、慕思、左右分别建立“千店计划”的战略合作。
双寡厮杀下,行业酝酿洗牌。一些优质的地方卖场会强化护城河,一些竞争力差的可能会被整合。
风险思考
以此来观,红星美凯龙正在做深做专全产业链,强化专业第一的符号。居然之家正在打造家居泛生活化,孵化交易场景。也可理解,阿里选择更精进红星美凯龙合作,居然之家选择和苏宁易购这个泛生活平台合作的原因。
梳理之下,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的实力相似,发展战略各有不同。眼下来看,红星美凯龙算是略胜一筹,加之近日明星任达华为居然之家站台遇刺一事,对居然之家的影响还是较大。
同时,从趋势来看,红星美凯龙的战略似乎也更有优势。
对标整个家居业,在卖场整体销售增速放缓和新零售的双压下,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曲美家居、集美家居等家居卖场争相引入商业生活业态吸引客流,可见转型是行业大趋势和必要性,综合商业体似乎已成家居卖场标配。
这就预示着,居然之家的模式竞品会有很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会更有难度。
同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离了原有家居业经验,多维的大范围的交易场景孵化,也会面临更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大型传统企业都在衍生业务孵化,但鲜有成功者。互联网的专业打法,需要强大的资源和匹配资金,缺乏相关基因的居然之家及汪林朋显然有不少功课要做。
再来看红星美凯龙,业态创新更多围绕全产业链,聚焦家居主体业务,这种深耕有利于其加深竞争护城河,深化核心竞争力。
这种专业深度的打造,对红星美凯龙十分擅长,且意义重大。有利于其把控产品服务的质量品质,从而加强市场影响力。对于企业来讲,除了战略布局,口碑仍是最大的风控口。
尤其是强C端的家居业,注重消费者权益,保障产品品质,这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
以此来观,本已处于劣势的居然之家,还有更大的风险点。不过,这种风险点,如果参考居然之家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也许会看出更多端倪。结合其布局的上述业务,多数为资本风口,不排除其为取悦资本市场的短期行为。
同时,梳理这几年居然之家的发展速度,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快”字。正是因为“快”,才有了四年开店200家,正是因为快,才诞生了估值超363亿-383亿的吞金兽。这在一向精耕细作、讲究慢发展的家居业堪称奇迹。
只是,外界对此奇迹也充满质疑:居然新零售的估值是否合理、如此快速的发展根基是否牢固、一味求快求大又蕴藏哪些风险?投资者究竟会不会被割了韭菜?一连串问题,考验着汪林朋。
相似思考的,也有红星美凯龙。
由于高速扩张引发的负债问题,在其身上有更深层体现。上文提到,由于高负债导致其财务费用率高企,甚至影响了盈利能力。看债务结构,截至2019年3月,红星美凯龙的流动资产为144亿元,流动负债高达239亿元,是流动资产的1.66倍。
相比居然之家通过融资、上市缓解资金压力,红星美凯龙显然没多大腾挪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底,红星美凯龙收到上交所问询,问题主要涉及投资性房产规模、借款负债扩大、利润大幅度下降等情况,质疑红星美凯龙的钱是否已出问题。
外界质疑红星美凯龙,资金周转困难、筹资能力不足、综合偿债能力下降,这对迷恋重资产的车建新来说,应该敲响警钟。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红星美凯龙以798.77亿元的房地产规模位列A股第一。
相比负债,车建新的资本腾挪法仍有空间。不过,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多方质疑、行业下行风险及竞品居然之家的进攻步伐,都在提醒红星美凯龙保持健康资金链的重要性。能否慢下来、重新调整发展步伐,考验着汪林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行业变局初上,个中表现,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