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0万吨走私红木被一锅端!为什么中缅边境木材贸易陷入“一抓就紧、一放就乱”的怪圈?
本月初刚处理完云南省“11.16”特大木材走私案,还没放松几天,这又发生一起重大木材走私案:云南10万吨走私花梨、紫檀、红酸枝被一锅端!百名武警配合打掉红木走私"塔寨"。具体详见以下视频。此次涉案走私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并且全是高档名贵木材,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我国和缅甸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打击木材走私,那为什么边境村民还愿意为走私集团打工呢?为什么中缅边境木材贸易会处于“一抓就紧、一放就乱”的怪圈呢?这其中有缅甸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受民间贸易因素的影响。
外因:边境线长中国云南省和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1997 km,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云南边境地区逐步改革开放后,双边之间的木材贸易持续了近30年。两国木材贸易的主要区域为中国云南和缅甸接壤的双边边境地区,即缅甸东部的2个少数民族自治邦克钦邦、掸邦以及云南西部与其接壤的怒江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6州(市)的边境县(市)。这些边境县(市)均属于云南对外开放的口岸,包含国家一类口岸4个、二类口岸6个(如下图)。
狭长的边境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给木材走私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更造成了边境贸易管理困难。
内因:民众的生计
近30年来,双边边境木材贸易不仅为缅甸中央、地方政府提供了维持统治的政治资金,而且是缅甸边疆少数民族群众重要的生计支撑。对于中国而言,在国内木材需求日益旺盛、国内木材产量短期内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缅甸木材进口是木材安全的保障之一,同时也与云南边境地区民众的生计息息相关。
一方面:由于缅甸北部深度贫困地区,当地村民主要以种植罂粟花和刀耕火种的运作方式生存,缺乏生活生产技术,但因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当地村民和武装组织以变卖资源来发展当地的经济,以维持和改善其生计。在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中缅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极低,伐木是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
在云南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绝大多数乡(镇)都形成了木材销售、加工的连片区,当地居民总体来说间接的参与到了木材贸易中,同时这些边境地区聚集了来自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云南边境地区之间从事木材销售、加工以及与之相关服务业的流动人口。以怒江州泸水县片马镇为例,据估计20%到30%的当地和周边居民季节性的受雇于伐木公司、当地木材加工厂,从事伐木、装运、木材初级加工等工作。
最后:
红木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自古以来红木是高贵、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又因红木家具有质地坚硬、成品保存时间长、不受虫蛀等优点,备受国人喜爱。如今从缅甸进口红木原料,虽然增加了部分加工费,但和市场木材价格比起来,加工费微不足道。因此,木材商人看重蕴含于珍贵木材交易中的潜在商机及巨大利润,仍然大量从缅甸进口木材。
未来中缅边境合作方式展望
中缅边境木材贸易已形成了由复杂的关系和影响所组成的网络,强制的政府干预并不能理想的解决问题,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需要更多的考虑边境民众的生计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需要促进双边边境地区过于依赖于资源开采和粗加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未来的中缅边境木材贸易应将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与缅甸的气候、土地和资源优势更好的结合,可考虑将云南边境的初级加工厂转移到缅甸边境,形成集采伐、培育、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林业合作模式。对全方位的林业合作模式进行探索,以此为基础打开双边政府及民间合作的大门,促进双边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