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中的“束腰”有何讲究?
今天酷爱红木的小编又上线了,要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传统家具的一种样式元素 —— 束腰。束腰是啥,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但乍一说可能又不明白如何表达。王世襄在《“束腰”和“托腮”--漫谈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中解释说:“束腰”指家具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于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
小编认为“束腰”这个表述非常的形象生动,可以简单理解为“把腰束起来”。明清家具中,束腰这种样式元素很常见,但不进行束腰处理的家具也很多,两者各有特点,我们接下来展开说一说。
有束腰的家具
束腰家具利用束腰的过渡,使牙条和腿足有了重组空间形态的余地,但束腰家具的造型变化又严守着明式家具美学原则,也就是内合章法的,因此我们才能在欣赏明式家具时,既惊叹于它们的瑰丽,又体会到它们统一的文化气质。
在束腰式家具中,牙条一般至少膨出与面沿齐平,这种造型上的自由,使得腿足得以使用方材且用料增大,从而产生了与圆材的劲挺美大不相同的艺术效果。
腿足则变化很多,最常见的如所谓“膨腿膨牙”和“三弯腿”,前者一弧至底,后者中途又向外弯出,造成浑然秀雅的美感。
与这种腿部造型相配合的结构装饰还有霸王枨、马蹄、托泥等的运用,它们既有稳定结构的实用性,也有美化造型的装饰作用。
马蹄是利用腿足的伸展之势,以接地处的整料挖成。而托泥是在马蹄下增加的一圈线条,则使家具的平面横廓在接地处又一次显现。
无束腰的家具
无束腰是指家具的腿足与牙板直接与面板相接,面板以下所有的整体部件空间是缩进面沿的。究其根源,家具的“身架”是从建筑的框架借鉴而来,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关。
无束腰家具的结构就吸取了建筑上大木梁架的造法,家具的腿部也同样吸取建筑的支撑立柱造法使用圆材,且同建筑的立柱一样,多直接落于地面。
概括说来,凡是无束腰的家具多为:圆材直足、有侧脚、无马蹄、无托泥。
束腰与不束腰家具的差异
无束腰家具多使用圆料,且由于构造所限,必须至少在腿间加上一道直枨加固,各构成材料的面积便被分割变小,额外的装饰难以施展。
束腰家具因其多用方材,必然会使精于线脚装饰的巧匠产生如鱼得水之感。除了与无束腰家具相似的应用外,束腰式家具的线脚装饰还利用方材的特点,产生了浑面和打洼两种装饰手法。
所谓浑面,是使方材的两个或多个面略向外凸出成弧形,以配合整个器形的饱满外膨。打洼则与之正相反,是在桌腿、横枨、桌面侧沿等处的木条表面向里挖出凹入的弧形,使家具整体产生一种瘦劲内收之势。
一般说来,束腰家具的雕饰程度比无束腰家具要大,但它的雕饰手法主要以平雕、浮雕和透雕为主。在设计时不忘省料,因此更为富丽张扬而耗料的圆雕应用得较少。
明式家具的雕刻图案很少布满整个地子,而是力求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这件家具的质地与形态之美,不破坏其整体性。这种精工而不夸饰,装饰与造型相互阐发、互不相夺的整体意识,正是明式家具成为我国家具艺术最高境界的原因。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