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式家具博物馆:守护老宁波的传统手工艺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达到了顶峰,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家具制作也进入全盛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明清家具日渐完美,形成了中国家具史上的高峰。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而且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最高水平的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来自诗意江南的苏式家具、岭南地区的广式家具、皇室宫廷的京式家具。这三大流派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并融合其它流派之所长,将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推向全盛,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家具制作影响深远。
但是在鄞州区邱隘镇人民路与环城南路路口东北角,有一座5层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
说起甬式家具,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据悉,甬式家具的基础结构是卯榫,其渊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那时的先民们已经创造出了榫卯木构件的器物。
唐宋时期,甬式家具制作已声名远扬。南宋时,根据木家具样式制成的石椅,可窥探出其榫卯工艺。明代,甬式家具集木、雕、漆工和书画名家集名材于一体,艺术水平和制作难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了清代,甬式家具中的桌、椅、橱、床造型基本定型,如房前桌、镶嵌扶手椅、纱橱、红橱、七弯床、三弯床等浙东地区的手工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无论是闻名遐迩的“十里红妆”、“千工床”、“万工轿”,还是浙东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桌、柜、椅、凳等日用家具,无不精美绝伦、工艺独特。甬式家具在当时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到了民国时期,甬式家具更是一度风靡。改革开放后,随着西式家具的进入,人们对家具的审美发生变化,甬式家具精细而繁复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2008年6月,“甬式家具制作技艺”被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馆长吴圣东是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与父亲吴慈接力收藏老家具,整个过程已有30年之久。吴圣东表示“我们老宁波的文化和传统,也值得让更多人认识。”
博物馆共5层,展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其中,有父子俩10多年间收藏的明清甬式家具500多件。展厅各式拔步床、七弯床、三弯床、千工床等老物件,搭配过去的老式家具,令参观的市民能够直观地看到古时宁波人的生活场景。即便如此,吴圣东家里还是有近7000件老家具在仓库里存放。
12月16日是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一岁生日。镇馆之宝之一,是展厅一进门处的大型船鼓,获得了2013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船鼓是宁波节日行会标志性重器,以海洋文化舟船为表徽,出行时以民间鼓乐为伴。吴圣东集合工匠,花了近5年时间设计了博物馆这座船鼓。另外,上海历史博物馆分馆内藏的万工轿,就是吴圣东参考原藏于保国寺的原件(现藏宁波博物馆)重新打造而成。
吴圣东说,如果大家知晓甬式家具里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就会理解他“一掷千金”的疯狂。
光从镶嵌技艺来讲,为海内外熟知的是“宁波骨嵌”,其实何止骨嵌,还有象牙嵌、螺钿嵌、金属嵌、瓷嵌、石嵌、玉嵌和木嵌等。甬式家具最常见的嵌镶是木嵌和骨嵌,木嵌大都为黄杨嵌镶,多见于橱门,俗称“纱橱”,多与红木板配合,乌黑的红木嵌以金黄色的黄杨木,特别醒目传神。多数嵌花卉翎毛,人物纹的不多见。题材常见的有梅、兰、竹、菊,精美的骨嵌灵气四溢,有飘动之感。
文字装饰是甬式传统家具的又一大技艺,与其他的图案结合更是相辅相成,自成一艺;其表现形式主要以镶嵌和清雕(阳刻、阴刻)为主。文字纹与家具珠联璧合,雅俗共赏。明清时期文字纹盛行,往往在屏风、床围和橱门上,用各种书体写上唐诗、宋词、格言、吉祥语以及名家名句,笔法灵气飞动,如行云流水,令人观看后大开眼界。
而镶嵌和文字装饰只是甬式家具“十六大技艺”其中的一二。
吴圣东对甬式家具的研究,是在多年的收藏实践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真知灼见。他和父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千年皂色”,他介绍说,如果说十里红妆是小姐的家具,千年皂色就是先生的家具。
除了将尘封多时的精品传统家具进行展览,博物馆内还设有体验区,供大人和小朋友们体验传统的木工技艺,以及一些木工知识的普及。为了保障日常生活,吴圣东在奉化开设有家具工厂,他希望今后修复、制造的过程,也能够展现在市民面前,并推出相关文创产品。“以藏养藏其实很轻松。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得还远远不够。
宁波家具过去主要用于婚嫁,定制成分非常大,流通面没有苏式家具广。有爱好者会收藏几件的,大批收藏又研究、修复的,只有我们家。为了收藏我们经历过艰难,如果只是图钱,不可能坚持30年。”而作为民营博物馆,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的经营也面临亟待扩展人流量等问题,“希望更多人能够知道这里,走进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宁波传统工艺的精妙。”吴圣东说。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