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出现巨头公司?拷问家居、装修与建材行业...
【中华整木网】到什么样的营收规模,才算巨头级别的公司?
大材研究分析认为,起码要做到连续三年,营收规模都上了1000亿,并且在产业链上具备较高影响力,这才称得上入门级的巨头公司。
我们以2017年为例,中石油2.33万亿元,沃尔玛4859亿美元,亚马逊1778.7亿美元,苹果2292亿美元等等,这些都是超级巨头。
国内的华为6036亿元,中国移动7405亿元,工商银行7265亿元等,同样是匹敌超级巨头的公司,不过,从目前的巨头型公司看,国企占比非常高,民营企业还需继续努力。
第二梯队的巨头,比如海尔2419亿元,美的2407亿元,联想3163亿元,这些行业里的巨头公司,位置还是坐得比较稳当。
比较起来,起家于泛家居产业的公司,差距确实还比较大。
公装行业才出现200亿的公司,名字叫金螳螂。另一家广田集团才100多亿。亚厦股份接近100亿。
家具行业还没有100亿的公司,欧派去年差3个亿,希望今年可以突破。其它像顾家家居、尚品宅配、索菲亚等,都过了50亿大关,离巨头还有非常远的距离。未上市的全友家居,估计也在50亿—100亿之间。
建材行业,中国联塑200多亿,东方雨虹上了100亿。这是两个冲1000亿的种子选手。另外像宜华生活、大亚圣象等,离100亿还有不小的距离。
家居卖场里,红星美凯龙刚突破100亿不久。居然之家的差距不太大,其它区域性的家居卖场,差得就有点远了,选出种子选手还有点难,成都的富森美倒是在加速追赶,开店区域已跳出了成都,先向50亿努力吧。
家装这块更差一些了,大公司也是有,比如东易日盛这种上市公司,2017年收入超36亿。只不过100亿的家装巨头确实还没有,差得还比较远。
有大理想的公司不少,比如做公装的金螳螂,正在做家装这块,几条线齐头并进,目标是做成千亿规模的公司。
欧派今年3月份的时候,也发布了一个大蓝图:3年剑指千亿。
它的一些细分品类也有各自的目标,比如衣柜这块,就有冲刺100亿的计划。加之欧派早已多元化,大家居版图基本确定,如果有几个品类能做到100亿规模以上,千亿才有希望。
就目前的情况看,貌似几十年的发展,装修、建材与家居行业的头部公司在本行业里称雄,放到全行业里,却只能做小弟。
为什么会这样?
之所以一直没有出现巨头企业,大材研究创始人邓超明认为,这个可以分两个大的行业看,装修行业、家居建材行业,各自都有不同的原因。
先来说装修行业。
➀ 装修业务的个性化要求高,尤其是家装,每个业主都有不同的要求,执行难度是比较大的,成本也比较高,很难规模化复制,影响了快速扩张。
➁ 像金螳螂、广田、亚厦等,在公装行业确实做得不错,但是仅仅局限于公装。他们开发家装市场,也就近几年的事情,自己做,一步一步试错,扩张同样很慢。
奇怪的是,他们不喜欢收购家装板块,或者室内设计板块的头部公司,如果能收入东易日盛、瑞恩设计、龙发等名气较大,而且口碑相对较好的公司,延伸设计与家装业务线,经验无疑更成熟,速度会更快。
➂ 装修供应链也比较长,多种主材辅材,管理难度比较大,运营成本比较高,装修的产品化路线一直走得不顺利,不算成熟,在装配式住宅这块有用武之地,但在业主的个性化装修方面,普及程度不高。
即使是那种套餐式装修,也并没有引爆销售。完全比不上家电行业的一些爆品,动辙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的销量。
➃ 业主的消费频次很低,大多是10年左右才可能再次局部翻新,大部分估计20年才可能大装修。有些分析认为重新装修的周期在5年左右,不可能的,这个装修频次别想得太美好。
再说家居建材行业:
❶ 与装修行业一样,消费频次很低,复购率不会很高,二次购买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后的事情,短期内无法通过批量客户的获取与多次复购,实现业绩的引爆。
不过,客观来讲,像汽车、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复购频次其实也不高,但巨头公司倒不少,所以,大材研究认为,复购率并不是家居建材企业做大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可以靠市场扩张、品类扩张予以解决。
❷ 几乎所有的家居建材公司,都是做单品类起家,比如蒙娜丽莎、东鹏、诺贝尔起家于瓷砖;九牧、箭牌做了很多年洁具;欧派最开始切入的是橱柜、衣柜市场,但结果都一样,都没有霸占细分市场。
现状就成了,同一个细分行业里,品牌众多,各自都有势力范围与主打产品,一梯队的公司未能形成压倒性的品牌认知,无法一统江湖。
❸ 很多知名品牌,其实只是在行业里有名,在大众市场却不为人所道。
就拿顾家家居、尚品宅配这些公司来讲,依然有很多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完全不像宝马、奔驰、奥迪、格力、美的、华为、小米等公司,享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
❹ 小富即安的思维,这点在家居建材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活儿比较苦,大多数人赚了一些钱之后,估计也就放弃野心了。没有梦想做牵引力,即使能力够了,事情也不可能做大。
对这两个大行业来讲,资本介入量比较少,行业内与行业之间的并购太少,也是影响巨头公司形成的关键原因。
如果排名前几强的企业,有钱收购那种优势明显的二梯队公司,几番整合,巨头可能也就起来了。
再者,一梯队的公司名气不够大,对消费决策很难形成压倒性的影响,导致市占率不高。
比如2018年上半年,家具零售额1000多亿,但这是几千家公司在分,排前5名的公司里,也不过分得了几十亿而已。
装修行业同样如此,几千亿的市场空间,东易日盛、生活家、龙发等,一年营收也不过几十亿。
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千亿级的巨头公司?
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
3年前的时候,在一次行业论坛现场,当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向董明珠提问“企业如何做到100亿”,董小姐的回答是:任何一个消费者装修,买瓷砖的钱一定多过空调,你跟我请教如何做到100亿,我没有兴趣。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做到1000亿?
从格力身上,恰好可以看出我们家居行业的问题所在,那就是龙头品牌不够强,无法号令天下,无法实现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空调市场,格力、美的、海尔、长虹、奥克斯、TCL等几十个品牌活跃,品牌多,但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根据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大多认为,格力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成以上,商用空调市场占到将近2成。
关键是在世界空调市场上,格力的市占率非常剽悍,一些统计显示,格力拿下了世界空调市场至少20%的份额,长年都是位居榜首。
董明珠将空调做到这个规模上,堪称是极致了。如果有任何一个建材、家具或装修公司,将单一品类做到这份上,估计离1000亿巨头很近了。
难点也就在这里,目前在所有的家居类细分市场上,瓷砖、卫浴、地板、涂料、办公家具、家用家具、酒店家具、灯具等等,没有哪个品牌敢说自己拥有格力在空调市场那样的压倒性优势。
更没有品牌说,自己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做到20%,哪怕是10%,也是顶尖高手了。
如果说单品类无法做到几百亿,甚至千亿级的规模,那么,有没有其它路可以走?
大材研究认为,还有一种做法是,多元化,有可能破解单品类规模不够的天花板。
包括欧派、大自然、大亚圣象、宜华生活、箭牌等多家龙头企业的跨界扩张,衣柜、橱柜、地板、板材、卫浴、瓷砖、整装等,少则深耕做强三五个品类,多则覆盖10来个行业,形成良性生态圈,如果不出问题,有可能成为冲刺千亿规模的基石。
当然,能不能引进大量外部资金进场,能不能发起行业性的整合收购, 也将影响到千亿级巨头企业养成的速度。
另一种可能性是, 像小米、海尔等公司,正在从外部切入家居建材与装修市场,出手就是布局生态圈,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助推多家公司齐头并进,说不准千亿规模巨头率先诞生在它们身上,而不是传统的那些耕耘者们。
不过,以泛家居产业目前的进度,要想做出1000亿规模的公司,如果有大量外部资金入场,可能5年时间里,就可能出现。
如果缺乏外部实力资金助推,再做10年能不能有千亿巨头出现,也很难说。
那么,巨头型公司出现,真的是好事吗?
也不一定,它又将引发新的问题,比如如何破除垄断、比如店大欺客、比如消费者选择空间受限等。
巨头不单是规模上的巨大,要想基业长青、生命持久,还要靠产品能力、服务能力等环节,对得起巨头这一称呼。
更可怕的是,千亿规模巨头出现的过程中,将有多少中小公司被挤出市场,只能另谋出路。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