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居企业没能等来“后疫情时代”?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十条”落地,意味着防疫措施已开始做出优化和调整。在这期间,家居行业“起起伏伏”,将为企业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要顺利度过“后疫情时代”,家居行业要如何找到“通关钥匙”。
“新十条”消息公布后,蛰伏已久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已经出现了即时反馈,机票的瞬时搜索量猛增160%,但对于家居企业而言,春天能否如期而至,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是不一样的。
跟旅游、零售行业相比,家居行业的消费链条更长,这些年除了疫情以外,还受到了地产下行、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当下防疫措施已放松,“三支箭”也为地产行业注入了更多暖意,但家居行业的经营逻辑恐怕也早在过去三年里出现了深刻转变,家居厂商想要迎接“暖春”,学会及时“转舵”才是关键。
活下来的家居企业,做对了什么?
踏入2020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家居行业的消费都出现了下滑。其中2020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为1598亿元,同比下降7%;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为1749亿元,同比下降2.8%。
2021年,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居行业的数据有所回暖,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5%;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增长20.40%。
但今年由于地缘事件、地产暴雷等原因持续发酵,1-10月家具类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2%;全国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下滑5.3%;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为3798.9亿元,也同比下滑1.4%。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过去几年不断反复的行业形势,已让不少家居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特别是在今年,在“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出现回暖,但家居行业反而是“拖后退”的那个。
仅2022年前三季度,就有包括家居卖场、木制家具、软体家具、床上用品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家居企业宣告破产或倒闭,据相关媒体统计,倒闭、破产、被收购的海内外企业名单,就有46家之多。
此外,陶瓷、卫浴、照明等细分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宣布倒闭。2022年至今,有超40起陶瓷企业破产、清算;去年则有超200家卫浴企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21年至今,国内破产的照明企业也有近60家。
家装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其中一员,其经营状况也不遑多让,今年已有近40家装企破产或跑路,一家头部装企倒下背后,受波及的经销商、供应商、员工可达数百人之多。
自2021年地产“暴雷潮”开始后,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家居行业便步入下行通道,再叠加疫情、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家居企业的生存确实颇不容易。
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少数派”在这期间逆势增长,就三季报数据显示,欧派、索菲亚、志邦家居、金牌厨柜营收均录得正增长。此外,在地产精装修交付规模下滑的背景下,智能家居系统也逆势增长,三季度配套规模同比上升24.5%。
不难看出,在整个地产行业加速出清的背景下,仍有部分细分领域和头部企业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家居新范式认为,“大家居”及“数字化”则是这些企业的重要标签。
以“大家居”为例,目前头部定制企业都已从家居定制转向了整家整装。比如欧派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迈向欧派大家居3.0时代”的口号,通过聚焦消费者需求以扩充家居销售品类,扩大客单值。结合财报来看,欧派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点主要来源于零售端,可见整装策略已经对营收带来了重要贡献。
全屋定制、家具、软装、电器等一站式配套的整装业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形成多个增长极,但这也对企业的“大规模定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少企业均选择数字化转型来提高生产、销售的效率。
家居行业的“新存活法则”
可见,家居企业要想活下来,就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在过去三年间,不仅家居行业,整个消费市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疫情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距离,这导致逛街、聚会等线下场景逐渐向线上迁移,自然也包括了购物。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更要学会通过数字化运营将整个营销体系进行重塑,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崛起,“线下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
其次,则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在疫情之前,国内经济处于畅旺阶段,消费升级是最常被提起的“风口”,但疫情之后,中低端消费市场反而表现出了更大的机遇。
实际上,消费者不是不愿意消费了,而是更注重“性价比”,商家更需要及时洞察消费者需求,推出“低价高质”的产品;或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符合“疫后需求”的空气净化类、健康防护类产品。
最后,消费降级不是大问题,市场经济是有周期性的,当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居民收入也会随之而提升回来,商家只要跟着市场需求走便是。
但让消费者重拾消费欲望,却是一件更为艰难的事情。即使疫情逐渐消失,但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要对未来重拾信心,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家居新范式梳理了过去两年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和国房景气指数的走势,两者都在持续走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今年即便是“金九银十”也没能进一步刺激消费,这意味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只能缓缓而来了。
市场的新变化正是家居企业“转舵”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在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都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大家居战略通过“一站式”服务,能够更好地激活消费者需求,带来更多的消费空间。
另一方面,在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居企业仍一成不变地守着“坐商模式”,无疑是“慢性自杀”,因此,贯穿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系统,才更能帮助提高营销效率。
不过,因为数字化投入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因此,头部企业和基本盘扎实的企业,显然更能在这波“改革潮”中率先破局。
“疫后”春天还有多久才来?
尽管不少家居企业早在疫情期间就做好了转型和应对的准备,但这次防疫优化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家居新范式认为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比如早在10月25日,就有照明灯饰企业表示“停止接单”,不少软体家具、实木家具和定制家居,由于货期较长,也早在12月前就提前放假。
通常来说,春节前是家居行业的消费旺季,但不少企业却“提前休假”,背后是订单萎缩、开工不足的无奈之举,当然,春节比往年提前,也是不少企业选择年后再拼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不管当下如何,随着“新十条”的出现,家居行业的春天虽未至,恐怕也不远,为了更好的迎接2023年,家居经销商们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是“活下去”。不少经销商表示,来到疫情第三年,企业口袋里的钱也耗得差不多了,现在正是疫情以来最困难的时候。家居新范式认为,越是如此,越要注意资金链的健康,尽量不要积压库存、不提供超长账期。
要知道,流动性决定生意,行业,模式的生死,利润才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在春天来临之前,经销商可以通过降本增效、薄利多销等方式,尽一切可能活下去,黎明快要来了,这时候倒下可真的太憋屈了。
其次,积极“走出去”。内卷不好冲,我们不妨尝试外卷。近日,江浙、四川、深圳等地就出现了多个“出海抢单团”,比如浙江省级商务部便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开启抢单模式。
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吃上“后疫情时代”的红利,为明年外贸的“开门红”打下基础,化被动为主动,才是最佳的出击方式。
最后,经销商还需要主动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己。正如上文所言,当前消费环境和需求已较三年前有所不同,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社群营销能力,以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是经销商的软实力。
三年已过,如今正是静待春暖花开之时,对于那些能够及早洞察行业变化,并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企业来说,相信很快就能拥抱新的消费者和市场,甚至拓展出新的赛道。家居行业的生存法则已经改变,企业们如果不能及时转舵突围,恐怕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文章来源:经理人网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