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家居产业链开局深度观察:理解竞争分化
在《面向2022,中国家居产业发展趋势开年报告》中,我们提到了“房地产求稳”的大背景,同时,“规范化成本不可回避”与“营销与渠道越来越复杂”这两个显性趋势,已经可以让我们对2022年有了初步确定性的判断,即行业大环境不会太好,但也不会下滑地太激烈。
对于家居产业链中的企业个体而言,理解“竞争分化”,并对应地找到自身的竞争策略,更加重要。
“竞争分化”指的是,行业头部企业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将采取不同方式的竞争策略,两者之间需要思考的要素完全不同。
虽然中国家居产业链中大部分领域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寡头企业”,但每个圈块中具有一定特质的“头部企业”都开始浮现出来,一方面是规模特质,多个板块的行业集中度,都开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一大批企业所展现出的品牌特质,尤其是一部分主板上市公司,其在资本的助力下,已经彰显出全方面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家居制造板块,还是各个上游供应链领域,近些年来都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不仅如此,这些头部企业或多或少地开始思考自身长远的战略发展方向,更进一步增大了其与大量中小企业的综合性差距。
因此,这些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要点,例如:欧派家居与顾家家居,这两家年营收超过200亿的企业,究竟谁更具有未来的王者之像?又比如,南兴装备与弘亚数控,这木工设备领域的双雄,谁又将更受家居制造企业的青睐?
另一侧,尽管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明显,但占据整个产业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在为自身的生存而努力!而他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硕大的中国家居产业市场,短期内决不会被几家头部企业所垄断;二是这些中小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及能力有限,其必须在一定周期内,找到自身的生存方式。而这个过程中的竞争,则是竞争分化的另一个要点。
“竞争分化”之所以会在2022年成为一种行业现象,是“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中国家居产业发展周期”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美博弈”所引发的中国经济的整体降速,加上“新冠疫情”的催化效应,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外部要素。而“中国家居产业发展周期”这样一个内部要素,往往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解读。
有几个显性要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要素:其一,**批成功的家居产业企业家们,基本上已经退居二线,这一类企业要么已经转型,要么转交到二代手中;其二,家居产业依托的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房地产红利等,基本上都过去了,而新的红利契机却迟迟没有出现;其三,家居产业中一批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加上上市资本的加持,虽然其离行业定标权及市场定价权还存在距离,但还是拥有了一定的行业引领能力,这些特质在国家要求企业越来越规范的助力下,将加速行业周期的更替。
“竞争分化”是行业洗牌的初始现象,这个过程是复杂且漫长的,对当下绝大部分中国家居产业链企业来说,都有机会。
被叫嚣多年的“行业洗牌”,从这时候,才真正开始。
从“竞争分化”的角度看,中国家居产业的“洗牌”,大致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洗牌过程复杂且缓慢;二是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洗牌;三是不存在“通吃者”,当下的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在未来活下来,且活的更好。
“超大规模”、“完全竞争”与“低频消费”这三大要素,决定了中国家居产业的洗牌不可能是速战速决,相反,这个过程将非常复杂且漫长,虽然我们已经确定行业洗牌会是一种趋势,但并不代表一定是当前的大企业吃掉小企业。
由于中国家居产业上下游的关联度非常高,因此行业洗牌的过程,大概率会同时出现在整个链条上,包括前端的渠道商,中间的加工企业,以及后端的供应链。举个例子,当一家家居制造企业正式破产,其下游的渠道经销商,乃至与之合作的材料供应商,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因为这些相关方几乎没有太多“腾挪”空间,更像是“系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至于没有“通吃者”,同样与中国家居市场的“超大规模”有关,这不仅仅是整体量级上的规模要素,也包括各地区、各年龄层需求的多样性,也因此,要在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多元化需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生存空间,其方法是非常之多的。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