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之下,对“大进大出”的木业格局应保持警醒

10-08 12:00

导读:国内多位木材行业专家都曾经提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木材发展格局。

国内多位木材行业专家都曾经提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木材发展格局。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程宝栋就曾指出:21世纪初,我国木材产业只是被动融入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占据附加值最低的生产加工环节,处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循环。而新发展格局首先强调要依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须要摆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价值链的约束,以内需市场为根基,降低对出口市场的依赖。

随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思路逐渐清晰,木材行业的专家学者对木材发展格局转型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北京林业大学的田明华教授形象直观地分析了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路径。

因为“限电”这一具体事件,全社会开始更深刻关注“中国制造”的碳转移、碳成本问题,更深入思考“中国制造”在寻求增量的过程中要面对的产能过剩风险乃至金融风险,进而追问“中国制造”增长的根本意义,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落脚到木材行业,上述思考更会深化我们对未来具体发展方向的探索。作为以俄材进口为主业的公司,我们谨提出如下感想:

首先,应把木材视为“固碳”,考量替代关系,重新审视木材进口在木材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和发展境外木材供应链,今后依然任重道远。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杨梦、彭红军、魏勇分别采用回归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以及简单移动平均法对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消费量、进口量、出口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原木当量折算法依次对进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量、出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量,国内木材供给量,木材总消费量进行推算。

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年均中国木材总消费量预计在5.12亿m3~5.35亿m3之间,年均国内木材供给量预计将达到2.87亿m3~3.10亿m3,折合年需森林蓄积量3.82亿m3~4.14亿m3,中国木材市场存在较大的木材供需缺口。因此,应合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提高人工林种植质量和木材综合利用效率,以确保国内木质林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进口木材的供应链还需进一步升级“带宽”,以弥合日益增长的木材供需缺口。

把木材总消费量当作一个大盘去看待,进口木材对国产材还存在替代关系,简言之,境外多运一根木,国内少砍一棵树。

从“碳”的角度看,木材本身就是固体的碳。如果境外多运一根已经固化的碳,同时境内少砍一棵成长期的树,那么这棵树便继续在吸取中国空气中的碳原子,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森林蓄积量的巨量提升,才是“碳中和”最核心的要求。而考量木材消费的整体,木材的“大进”局面在未来势必延续甚至强化。

其次,应重视木材生产环节的“碳足迹”,重新认识中国木业制造“走出去”的“碳逆转”。

我们应该看到,木材与木制品的加工生产环节,不仅凝聚着商业价值的增量,也伴随着碳排放。世界大多数木材来源国,当前还处于“争夺价值链”的思路中,他们希望更多生产加工环节发生在本国境内,为本国解决更多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从客观上看,“中国木业制造”走出去,肯定是一个中方让渡局部经济利益以追求共赢的过程,同时也是将碳排放转移到境外的过程。

在大家还不习惯以“碳排放”去衡量环境成本的年代,很多国内板材生产聚集地就一直成为环保严查的对象。木材加工也是一个排碳过程,在“大进大出”的旧格局下,中国事实上承接了木材加工环节的碳转移。

因此,中国木业制造走出去,在境外布局立足于国内需求的木材加工产能,不仅能起到平衡木材供需的作用,也在侧面实现了一种“碳逆转”。

第三,中国木质林产品加工应开发利用国内市场需求,改变低效高碳“大进大出”发展模式,以内需为抓手,推动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显然,木材消费会刺激木材砍伐,木材生产会有一定碳排放,如果仅以此为理由就限制木材消费,属于典型的“会算小帐不会算大帐”的思维。

在原材料、商品甚至碳汇都能成为交易内容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下,唯有以双循环格局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才是统筹供给和需求、安全和发展、效益和环境的钥匙。

(文章来源:康养木屋,侵删)

来源:建材网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

推荐关注

探秘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打造轻奢空间的策略

市场一线2024-11-23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的新中式高定:文化与美学交织的家居典范

市场一线2024-11-21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原木定制里的中式家居韵味

市场一线2024-11-18

艺墅大宅杭派木作:柚木全屋定制打造高品质家居

市场一线2024-11-15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