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如何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能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在202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循环经济有助于从源头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脱钩,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解振华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为降低碳排放提供可行路径,有的已得到实践验证。如工业余热循环利用项目、生物质废弃物发电项目、水泥等工业过程减排项目等,已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建筑垃圾制备低碳预拌混凝土、余能回收利用、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水泥生产中增加混材、生物质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人造板等已纳入CCER方法学备案清单。“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发展循环经济为保障资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还为扩大就业提供产业载体。”解振华说。
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拥有资源量有限,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战略性意义,要由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无废并不是没有废物,而是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和高比例的资源化利用,是循环发展的典型内涵。”
如何从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助推实现“双碳”目标?杜祥琬建议,**,减少填埋,增加分类后资源化利用;第二,增加可再生能源或生物质能源;第三,发展废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回收、再生利用;第四,应对能源转型的新问题,重视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动车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新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可以用四个“前所未有”来认识,即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响热烈前所未有、困难挑战前所未有。
他表示,下一步工作要继续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框架;加快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法》,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条例尽快出台;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及国际履约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监测、统计、核算和报告制度;研究推动低碳示范城市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以及碳中和相关试点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要强化监督考核,将‘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将‘双碳’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陆新明说。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