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心理学:中产阶级的家庭装修,到底在迷茫什么?
精准设计过的家,如同一种非语言信号,
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诉说着主人的审美喜好、
经历故事和生活方式,展现着独有的精彩。
故事背景
与众不同的客户总能让人印象深刻,年届五十的陈太太就是其中一位。
通常双方约见,带手提电脑的总是我们设计师。陈太太却不同,没聊几句她就从随身小包里取出Ipad,和先生一起翻看以前住过的房子照片。
不论复式还是大平层,装修得都不错,买的也都是价格不菲的大牌家具,但总觉得缺点什么。看看那些杂志上登出来的人家,就觉得不如人家的精彩……”
接过Ipad,看看陈太太以前住过的那些家,精致豪华果真不在话下,但感觉还真像是翻样板房图册,用文艺的话说,叫没有“生活的烟火气”;
用时髦的话说,“全都是套路”;而用我们璞琼的设计术语说,叫“身份确定,情感缺失”。
家居支招
时下中国,有能力花大价钱买一套家具的中产阶级不在少数,可像陈太太这样,最后觉得没有达成预期效果的却不少。让我们试着从心理角度分析:
1,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在上行的社会里,他们比大多数人的物质更富裕。在享受物质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2,需要被认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得到他人的认可就变得非常重要——要在他人的眼里看起来生活得既得体又安全,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3,生活品味滞后: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都是从更低的阶层奋斗上来的,在高级生活上的提升缺乏个性、但却使用明确身份的物品,比如知名大牌的家具和家饰。
家居支招
那中产阶级人士要怎样突破“身份焦虑”引起的“家具家饰过于品牌化、标签化”,获得个性化和创造力呢?璞琼给出几个小建议供你尝试:
1,拓宽选择范围。正如穿衣“浑身大牌未必好看”,反倒叫人笑你爆发、没品,家具也是同样,在大牌中放入几件不张扬的设计之作,空间气质定会不同。
2,不单一堆叠品牌。买家具挑家饰,不要只认品牌。曾经拜访过一位女主人,她巧把数十只名牌包放在用心淘来的Art Deco柜中,多年后更能彰显主人的品味。
3,加入个人经历、情感的物件。家不是秀场,更不是展厅,家对外展示的内核是“我”——我的经历、我的故事等等,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家具家饰格外动人。
4,提升品味和生活格调。有钱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好在教养、品味和生活格调是可以培养的。不妨读一些相关书籍,常去看一些展览。
心安即是归处。在样板间或酒店里,不会有那种真正心安的感觉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个性,不是与众不同,而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让你的家空间品牌堆叠,却唯独丢失了内心那个真正精彩的自我。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