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至俄罗斯木材班列已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约5700万元
产业转型升级,决定了武威在高质量发展中乘势而上的速度。打造优质进出口平台,国内国际双循环两手抓,保证了武威在通往经济强市的路上行稳致远。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根植历史厚土、承载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起笔擘画,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加工区。全媒体记者甘曜毓
河西走廊,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绸带”,横跨星罗棋布的江河沟壑,牵起亚欧大陆。这条“绸带”的起点,河西走廊门户城市——武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聚焦互联互通,畅通联动发展的合作动脉。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扩大向西开放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大战略机遇,借助“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作为服务甘肃、辐射西北、连接欧亚,发展通道物流和口岸经济的主阵地和主平台。同时,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建设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等口岸平台,重点培育发展国际通道物流和木材、肉类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
“通过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企业可以简化货物通关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出口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监管部经理康万锡说,武威保税物流中心2014年正式封关运营以来,主要开展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出口拼箱、进口分拨、简单加工等业务,帮助企业提前申报退税,节约物流和仓储成本,助力服务武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4日,在武威南车站,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子公司甘肃中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承运的出口货物正在进行“保税一日游”。一进一出,数吨重的集装箱就完成了关税数据采集,所有信息将即时传送至海关总署。等待全部数据采集完成,这些货物将搭上中欧班列“天马号”,穿越河西走廊,途径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最终到达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河和莱茵河汇合处——德国杜伊斯堡港。
“天马号”穿梭在亚欧大陆之间,汇入高质量发展的滚滚大潮。
4月15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会互设海外仓及出口产品分拨中心、开展国际贸易,合作开行中国武威经第比利斯到欧洲的往返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加快形成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产业聚集效应。
产业基础是国际陆港发力“双循环”的“加速器”。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瞄准高新产业发力,产业集群式发展,初步形成了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辐照中心的“五大平台”架构。甘肃路斯年产1.8万吨宠物食品、甘肃正阳3万吨马铃薯主食化生产线、甘肃浪美6万头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武威鑫森诺家居木材综合加工等企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是海关总署在北方地区设立的唯一内陆地区进境木材监管区,在2019年10月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批复对外开放,并开通中俄木材班列。目前,已累计发运班列28列,货运总量约5.4万方,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约5700万元,武威至俄罗斯主要木材产区的物流通道已全线贯通。
“全球**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与河西门户因为“一带一路”而携手同行。5月8日,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义乌市考察学习,并就陆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有关工作进行对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我市借力义乌跨境电商“集聚地”、进口货物“集散地”、转口贸易“先行地”和“陆上桥头堡”的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陆港建设及引进创新要素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运营水平,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引进来”还要“定下来”。今年以来,辽宁三森木业有限公司入驻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投资建设铅笔板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涉及进出口贸易,本以为会在前期准备上打个‘持久战’。”辽宁三森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维君告诉记者,陆港管委会主动介入,超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了企业办证办照、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入驻协议签订和项目公司注册,正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和采购发运生产线设备。“陆港全方位服务,我们企业不操心,才能心无旁骛搞生产。”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在外商入驻陆港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将全力支持入驻企业,为企业提供**质、最体贴的‘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达产。”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工作人员余华语气坚定。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