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问题是近期热门话题,这得“归功”于几家较具影响力的定制厂商大力推广的原因。一张公众号引用的图片让我产生了兴趣,研究僧的毛病犯了。这张图的原始出处确实找不到了,但是我一看到这张图直觉认为是恐怖营销,那么一张板到底有多少甲醛?
甲醛是气体。但最准确的甲醛描述应该叫“游离甲醛”,气体特征不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吗?所以国家标准里都写的是游离甲醛。甲醛释放量,人造板材释放出来的甲醛数量/质量,一般检测出来的单位为*mg/100g、*mg/L,这个值肯定越低越好;甲醛含量,板材的甲醛存在质量,一般用g来计量;甲醛用量,生产制造人造板过程中的甲醛使用量,用kg来计量。含量和用量并不一定是越低越好,因为关系到板材的物理属性、加工属性等。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大锅菜用盐1000g,经过炒制,盐分受高温影响,加上餐具、厨具等使用后,上桌的菜盐含量肯定不到1000g,作为食客品尝到的盐如果理解为释放量的话,也会远远低于1000g的。前面图片我就是把甲醛用量看成甲醛含量,估计很多人也都是这样被吓得不敢用实木颗粒板的了。以18mm为例,我们找到多个10x10小样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平均值是125.43g。
可以得出密度为696.83kg/m3,即1立方米的刨花板总重量是696.83kg,通过体积换算,一张板约0.05立方米,那么单张板的重量是37.34kg。实验数据是根据手上小样品测算的,我们找到国家标准来再核算一下。《GB/T 15102-2017 浸渍胶膜纸饰面纤维板和刨花板》给出了答案,密度为0.6~0.9g/cm3,也就是说每立方米刨花板重量在600kg至900kg都是在国标许可范围内。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请教相关专家,板材的施胶量重量在8%左右,也就是说一张板有2.99kg胶粘剂。198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刨花板大规模生产,当时的施胶量在14-20%,随着行业的发展,8-10%已是中国人造板行业比较常见的比例。目前刨花板制造行业主要是使用脲醛树脂,占80% - 90%的市场份额,该树脂为尿素和甲醛制备,但并不仅仅是这两种原材料。而且每家板材生产厂商的配方不一样,所选择的胶水、刨花原材料等都不一样,这给我们整体分析带来了极大难度。经过比对和分析,我们找到一个比较适用的配方,甲醛,尿素(摩尔比)=1.1:1 ,甲醛(36%浓度甲醛水溶),其它13%(物料总量)。其它部分包括三聚氰胺等化学品,用于对脲醛树脂进行改良,减少游离甲醛、增加板材的物理属性等效果。
通过匹配尿素、甲醛的分子量、摩尔比等数据,计算后得出:1kg胶水,约含526g甲醛水溶液,约含344g尿素,如果算甲醛的绝对值的话,含189g甲醛。一张板需要用到2.99kg胶水,那么,单张板的甲醛用量约为:564.58g。最新的《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里的甲醛释放限量是0.124mg/m3,采用气候箱法测定。通过上面的这个值难以测出一张板里的甲醛释放量是多少,于是我们找到《GB 18580-2001》这个曾经的标准,该标准里有E1级产品的“穿孔萃取法”的甲醛释放量限制,≦9mg/100g干板。通过这个值加上板材的重量,我们可以计算反推得到每张板约3.36g甲醛释放量是国家强制标准的E1级。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公式是可成立的,原因是甲醛作为胶水合成物原料,与其它原料产生化学反应后,变成无害或者不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化合物质,甲醛含量就大幅度降低了。但通过游离甲醛抑制剂和三聚氰胺等其它化合物的干扰,甲醛游离(释放)得到大幅改善,据文献报告称最高可抑制65%的甲醛释放,再加上我们上述数据主要是刨花板基材,使用到消费者家里的家具板材还将经过饰面、封边工艺,进一步对甲醛的释放得到控制。至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认为文首的那张图片甲醛相关数据失实,并且有引导消费者恶意联想的嫌疑。前文提到胶水配方的不同甲醛含量也有所不同,在刨花板被发明应用的几十年里,化工行业也在突飞猛进,有企业研究出了聚异氰酸酯(PMDI)以及一些以生物质、淀粉等作为干扰剂的甲醛抑制配方,这些胶水不再以甲醛作为主要原材料,或者是极大程度的抑制甲醛的释放,当甲醛释放低于检出值时,就被人物称为“零甲醛”。早在1995年,美国公司使用PMDI胶于“麦秸秆刨花板”,1998年中国开始“麦秸秆刨花板”的生产,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禾香板”其实就是该工艺进行生产的,所以属于很成熟的刨花板生产工艺。无甲醛添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甲醛作为胶粘剂原材料。零甲醛是指甲醛低于检出值,并不能表示产品不含甲醛(无甲醛)。无甲醛板或许并不存在,因为据大量的资料显示,天然木材、水、动植物都含有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