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骞:定制泡沫的狂欢之后,有些人明年估计哭不出来了
广州的衣柜展,升级为今天的定制家居展了,瞬间高大起来。今天,3月30日,听说参观者人流如织,都走不动了,为了求证,赶紧电话朋友,一大堆现场照片砸过来,果然若此。
好事乎?坏事乎?
作为产业观察者,我一般不喜欢思考繁荣的当下本身,我更喜欢思考的是未来,未来2年、3年、5年甚至10年之后,这个行业将会怎样?如何从繁荣中看到危机,如何从危机中看到商机?
所以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最最起码有三个维度作为思考的支点,一个是时间维度,一个是跨界维度,还有一个是更高组织形态。
对于今天定制家居的繁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认知今天的定制繁荣,如何应对未来之变?
繁荣,从来都是非理性的
对于繁荣,我从来都认为是非理性的,繁荣的另一个同义词,我经常用泡沫来表达。为了认清繁荣,或者泡沫的本质,我在《未来商业模式》一书中,特地提出认知事物的六重境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认知局限,但只有部分人,超越了常人局限,利用他人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能够看到未来,当然,这肯定只是少数。我在那本一年多前出版的书中,对于六重境界,分成了六节撰写,但这六重境界的认知体系是一个整体,应该连贯起来看。
大部分人认识事物从泡沫开始
很多事物都是在泡沫破裂时,人们才得以真正认识到这一事物的本质。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接触、认识新事物,绝大多数都是从泡沫形成中或泡沫严重时开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在消息面扩散开来,才会蜂拥聚集。当大多数人都在参与的时候,基本都是泡沫开始膨大之际,认识总是姗姗来迟。
今天的定制热潮就是如此,因为今天的定制热潮,特别是定制行业欧派,尚品宅配的上市,以及已经上市的索菲亚,行业三巨头上市,更是拉高了行业从业者对定制的热情,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更多的钱砸进了这个行业,产能过剩是必然面对的事情。
而这些巨头走进镁光灯,走进众人关注的对象前,已经多年潜行。我初步查实了一下,按照体量来算,一线巨头欧派成立于1994年,索菲亚成立于2001年,尚品宅配成立于2004年,二线阵营金牌成立于1999年,志邦成立于1998年,大信成立于1998年,好莱客成立于2007年,顶固成立于2002年,三线玛格成立于2004年,诗尼曼成立于2003年,客来福成立于1998年。每一个在今天能叫得上名号的,都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潜行史,所以在今天所谓的繁荣背后还要进来的玩家请看清,这是泡沫,还是繁荣?
所以定制行业的残酷竞争,必然在今年开始掀起腥风血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然,如果要跨界对标,行业多的是,手机,原来的家电,都是如此。如果要参考历史,还可以对标国家兴衰。
不同实力,不同阶层的企业在这个背景下的竞争策略,都是不同的,前几天我在公号“未来商业研究”(公号搜索:未来商业研究)中,我对于三巨头的竞争写了《定制巨头的战争(上、中、下)》三篇文章,但对于其他阶层的企业,还没有分析,但总的一句话,残酷的竞争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地产调控风暴,谁能抗住它的击打
史无前例的地产调控风暴,我的感觉是,我们家居产业并没有很严重的认知,也许有认知,但真正做好认真思考和准备的也许寥寥,因为我们还在享受泡沫的狂欢。我们停留在单纯谈论地产调控风暴,但这个风暴的影响是什么,烈度多大,范围多广,会持续多长时间,对产业链的影响是什么,行业将会如何变局,希望有企业能彻底洞察,把这次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大商机。因为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不断成功应对危机的结果。
失败,是经营者局限的必然结局
回到现实,企业竞争的失败,基本可以肯定,都是企业经营者局限造成的必然结局,这种局限,多是无法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所做一切变革,都南辕北辙,失败在所难免。能看清楚未来,成功几率将会大幅提高。马云说,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功,不过是10年前开始的结果。换句话说,未来企业的成功,将会是今天正确而彻底努力的结果,关键是你能看多远,看多清,看多高。但现实是,在每一波产业革命浪潮后,都有一批企业,成为时代的殉葬品。其他产业是,定制也会如是。
在未来3-5年的定制家居发展历史上,有几大因素成为明牌,就像斗地主,打到最后,都能清楚对方的牌,关键是不能出错顺序。其中最重要的有几条:产能将会迅速过剩竞争加剧;资本大面积进入大幅增加竞争门槛,特别是上市的企业将会获得发展良机;地产调控周期何时结束;互联网化进展到什么程度。这四大因素,是最核心的,是企业必须面临的确定性因素,如何面对确定性的因素,寻找确定性的美好未来,是每一个企业要思考的,我只能说,方向有了,答案就有了,只是那答案,是需要自己找的。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后2-3年的巨大泡沫中,一批伟大的家居企业将会诞生,一批家居企业将会倒下。
死亡,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后贡献
如果你问我,怎么办呢,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因为企业,注定就是要死亡的,有一批企业,是注定要早死的,死亡,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后贡献,而你,对于在合适的时间需要死亡的企业,就让它早点超生吧,最好是你亲自体面的杀死它,这是最后正确的战略。不是我站在旁边这样超脱说与我无关的事,我对我经营的项目,也是如此。
本网站仅为行业交流分享平台,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权益,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