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的启发是:你真的可以自己做一个品牌了

个人专栏
2020-02-11 14:23:48

 作者:张涛

首先,这篇文章不是标题党

不过,请先容我先吐几句槽

毕竟,这个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


微信图片_20200211142111.png


以下为吐槽部分

没有什么比中国当下发生的这一切更魔幻现实主义了。
我很赞同这句话:这次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每个企业以及国家的免疫力。我要吐槽的是,为什么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赞同;为什么很多人只有情绪,不去思考求证只会以讹传讹。
咱们多长点儿脑行不行。
的确,每逢大事,既是各路魑魅魍魉现形的时候,也是鉴定三观和认知的时候。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
什么是认知,我认为,所谓认知,就是你在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传言中,有能力去判断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就是你知道如何真正地独立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听到风便是雨,成为一个无脑愤青。
比如,我会不添乱、安心宅家的生活,但有必要我还是会出门,前提是做好防护措施,而不是把门外想象成一个大毒罐,吓死自己。
比如,我也觉得那个武汉市长很没有水平,我也认为必须为这一切后果担责,但我不会相信那张他在发布会上手腕上戴着江诗丹顿的照片。网友们那么观察入微,都发现了他在陪同总理视察的时候、见总理不戴帽子也赶紧把戴着的帽子摘掉的细节,那么你们就知道这个人多么熟谙官场规则了,他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戴着江诗丹顿出现在发布会上让你们揪辫子吗?他没那么傻逼,是你们傻。
比如,我不会听到一个日本人死了就不加思考地判断这个人一定是因为撤侨的事自杀谢罪,虽然我也想怒吼:“狗官们为何你们不以死谢罪!” 我相信狗官们目前的日子应该是生不如死,他们也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比如,我看到关于武汉、湖北红会、官场的很多黑暗肮脏,会很愤怒,但我也认为,就个体而言,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的失职,是他们的无知,也是机制的痼疾,但我更相信这些恶疾的暴露是好事。
比如,我也为各种删稿而愤怒,觉得你们说的那些个“自信”去哪了,不过,比起那些反智无下限、为了博眼球、蹭流量、各种吃人血馒头的自媒体,我还是更宁愿相信你们讽刺的“中国仅有的两棵树”——《新闻联播》与《人民日报》。我相信社会的进化,文明的进步,你如果认为别人都当你是白痴,可能你还真是个白痴。
至于各种用小脑也能分辨的谣言,还有双黄连之类的……实在无力吐槽了。
退了几个群,因为里面的脑残太多,我怕拉低了自己的智商;屏蔽了不少人的朋友圈,因为觉得这些人情绪化得让人厌恶。这样的人不配留在我的朋友圈,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不可能从他们发布的内容中得到任何营养除了荼毒,那么,留着他们的朋友圈干什么呢,白白消耗流量和时间吗。
世界混乱而复杂,生而为人在这样的世界活着,没有一点定力真不行。一度想关闭朋友圈甚至断网戒网,去做一只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暂时逃离这段混乱的历史!但我也知道,我们不可能生活在套子中,如果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与混乱,就得努力让自己心定。心定,方能一切都定;而心定的方法,就是多学习、多思考,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狂欢的一份子,去建立客观理性的认知。
升级、进化、蜕变,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痛苦,无论是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这个世界本身。对黑暗对罪恶,要揭露要批判,但不要不经脑袋思考地盲从。我相信,你看到的,当政者也都看到了,只要想坐稳江山,他们不会坐视不理,而中国经历了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相信他们会更努力并有能力弥补信任的裂痕和民心的塌陷。
以下进入主题
为什么你现在真的可以自己做一个品牌了?
显然,这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自己做一个品牌,但也不代表你不能把这下面的文章看完,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90后小伙伴,他一直想做一个自己的木家居品牌。在他看来,生产和产品根本不是问题,而做品牌也早已不复以往的“套路”,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很多很多的资金、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中。
在我看来,打造一个品牌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事,起码没有这位小伙伴想象得那么容易。不过,从这次疫情中,对于品牌打造更让人坚信的是,未来,小众品牌一定会海量崛起,只要你用对方法,以一个较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做一个自有品牌是一个好时机了。
 关于品牌,你必须知道的几个重要变化:
1、“大品牌”时代即将过去
以前买东西,我们只信品牌;现在我们还信网红、老铁。当前这个时代,消费决策的制定者,不再是品牌独大,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网红、算法、朋友推荐和品牌一起,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代理。
2、DTC (Direct-To-Customer),直接面向消费者品牌时代来临
瑞幸、喜茶等网红、网生品牌用三四年就走完了传统品牌5-10年的整个路径,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从线上到线下,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自有、数据自有、运营自主,这几点构成了品牌自有的流量池。这些品牌的官方微信往往聚集了数千万的粉丝,分分钟就是十万加。他们将流量和消费者直接握在手上,直接交流、互动或转化。
3、“宠粉经济”创造了一条逆序建立品牌的路径
一个品牌打造的传统路径是什么?
一开始你不知道它;后来你见过它,或通过各种广告、明星代言等方式开始了解它;然后你尝试了几次它的产品之后,觉得产品还不错,价格也公道,会开始信任它;再后来,无论是怕麻烦也好还是真正喜欢上了也好,你开始偏好它。
品牌建立的过程,经历了从了解、到信任、到偏好的过程,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常常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现在,网红和主播出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开始转移,累积到了所偏好的网红身上。于是,从对对网红的偏好、对主播的信任开始,再到对品牌的了解,从感性的偏好,到理性的信任,直播网红们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跨越,一条逆序建立品牌的道路正式开启,薇娅、李佳琦在帮助品牌的同时,也从逐渐网红,变为一个渠道品牌。
4、传播密度成就品牌
互联网传播逻辑与大众媒体传播逻辑大不相同,但成就品牌的逻辑却是相似的:即必须依靠传播密度。大众媒体成就品牌的密度逻辑是“大喇叭使劲喊”,重复,重复,再重复,直至形成强化记忆。互联网传播成就IP的密度逻辑是“内容裂变”,从而短期内形成“集体围观,瞬间击穿”。
什么样的内容具备传播裂变属性?——围绕消费场景生产的内容。不论是网红IP还是精众品牌,其本质都是IP的人格化和品牌化,具备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牢牢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
这次疫情,给新品牌建设最重要的启示是:
整个社会都是以“人群”为中心,“社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次疫情的处理方式看,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群”为中心去设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标,“人群”的问题解决了,疫情就稳住了。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传统的社会格局是按“商品”划分的,不同的商品划分到不同的场所,然后人们要围绕这些场所去转,比如美食街、建材城、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等等。而未来的社会格局,是按“人群”划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然后商品和服务要围绕人群去转。
传统商业是以商品为核心,未来的商业是以人为核心,未来的一切交易都将是社交。当商业正在由“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转变,营销必须向前一步、回归人性。品牌建设的重心,各种生意的重点,都到了一个对用户精耕细作的时代,未来的商业比拼的,是你能不能在消费者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从做产品到圈人,才是真正的品牌能力。
所以,如果你认为你具备这种能力,你完全可以尝试去开创一个新品牌,你可以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群体,他们愿意为个性买单、愿意为情怀买单、愿意为圈层买单,只要你能做好这些。
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先增强你的免疫力,再增强你的战斗力!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