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的是笨功课 || 官微文章我全看完,重点文章做成脑图。

个人专栏
2022-06-06 15:30:32

大多人不做功课

我对记者这种职业很尊重,见过很多记者,有些很大牌。

与他们交流时,我先请其把最近文章发给我学习一下,然后与其聊《中国西北角》与范长江,很留意他有没有做笔记习惯,用什么笔与便签(采访本)......

三个回合后,并知道是否有必要在深入交流。不是所有记者都是记者,不是所有文章都是文章。好的文章都是问出来的,采访水平其实就是提问水平。

很多专业记者的文章不如我这个业余记者。他们的平台与资源太令人羡慕了,可他们不珍惜,很多人从不做功课。


所有文章读一遍,重点文章做笔记。

我自称外行,采访的都是内行。因为自己是外行,浪费内行时间,岂不谋财害命。我都做好功课后再采访,丢不起人。

1、把官网官微中的所有文章都读一遍。

我会用一周时间,前4天浏览,最后3天梳理关键点。这项工作极其枯燥,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但做下来会很有意义。

我用iMindmap与Number 梳理,比如:这家企业在干什么、有哪些产品、设计师是谁、漂亮吗、南京有没有专卖店、如果有,我去看一看、导购员水平高不高、有哪些关键客户、供应商是谁、常搞哪些活动、领导人讲了哪些话、跑哪些地方。我通常画一时间轴,比较不同时期的不同主题。

我这样研究过水性漆、德国设备、云南鲜花、荷兰温室、云南核桃、云南黑山羊......

这种笨功夫花下去,采访之前,我对采访对象已经相当熟悉,我能repeat他的话,并预测他会讲什么,会提到那些事;在访问过程中,有些内容我已熟悉,有些内容还很陌生,于是,我能自由切换身份,或以外行身份发问,或以知情者发问。

做了功课,访问是补全big picuture过程;不做功课,看啥都第一次,问too young,too naive的问题。实在丢不起这样的人。

大多人与我交流后,都会有这样感觉:虽然第一次,但这个记者(指常青)很懂行,问题都问在点子上,与他交流,很紧张也很刺激,生怕讲错。

微信图片_20220606152850.jpg

回程途中,采访内容更新完毕(早年用mindjet)

2、会把自己采访提纲预先发个对方。

我不是行业中人,没人知道我,但这并不妨碍我与企业交流。

我想哪家企业,我就发一个采访提纲(iMindmap格式与Pages格式)过去,告诉他我是谁,写过哪些文章。十有八九,企业方很快会通知我,何时方便,谁与我联系.....

为什么会给我面子?

我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不给面子。有两家企业,看到我的问题后,安排秘书给我回话,说我想问的涉及公司机密,老板刚好不在境内,无法接待。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放弃,要么拜托重量级的朋友打招呼。

微信图片_20220606152857.jpg

听录音,研究同行的提问逻辑


选整木上整木网,更多更快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