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完大瓜
今儿咱再用瓜皮炒个菜
前两天,关于欧派原副总裁杨鑫要去索菲亚、以及原索菲亚原副总裁刘泽勤已经在内部宣布离职、但未来去向不明的“大瓜”,终于被啃得差不多了。有时候笔者真的感觉挺悲哀的,行业内人事变动这种其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王飙到刘顺平,为什么每次都要搞得这么八卦兮兮的,而每逢这样的文章出来,啥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冲着一个标题,阅读量就会很高。八卦新闻之所以热度高,是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了巨大的需求,行业内越是名气大的人,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也推动了这些人“名气”的增高。你说有啥意思吗?没有,但这瓜,就是啃得香。自从杨鑫在朋友圈宣布正式从欧派家居离职后,这位行业标杆人物的去向一直备受关注,直到前两天他将去索菲亚的消息实锤。而当这一信息夹带了同期“衣柜一哥”之争的新闻后,越发引爆了热度,甚至变得诡异起来。大意是:
杨鑫是从2015年底接盘欧派衣柜,用五年的时间,带领欧派衣柜实现对索菲亚衣柜的赶超,登顶“衣柜一哥”。那么,杨鑫在入职索菲亚之后,是否能够帮助索菲亚衣柜重新抢回“衣柜一哥” 之位呢?刘泽勤主政索菲亚的三年多时间,索菲亚国内衣柜“一哥”的地位被欧派抢走了,如今亲自主演这场大戏的杨鑫,又将跑去当年的竞争对手家。到底是索菲亚挖墙脚打压对手,还是欧派派出卧底罗生门?一出无间道?
哈哈!这种幼稚的话题和猜测在家居行业就是那么有市场。对于“衣柜一哥",欧派当然睥睨已久,但索菲亚被弯道超车,恐怕并非刘泽勤一人之过,刘泽勤接手索菲亚也不过一年多时间,不能说“一哥”位置被夺走,就是他的责任。任何大企业的生死存亡,靠的是成熟完善的体系,绝非系于一人。 OK,吃剩的瓜咱不啃,今儿就用瓜皮炒个菜。有一个重要的疑问是:为什么杨鑫从欧派离职一个月不到,就火速奔向了第一竞争对手处?这么一个位高权重、掌握了欧派诸多核心机密的高管,欧派竟然不和他签竞业限制协议吗? 当有人在群里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好(hao)学(shi)的宝宝就问了,是不是离职不要或不拿原东家的补偿,再去竞争对手就业就可以不受限制了? 呵呵,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竞业限制。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有商业或者核心技术机密,而这些机密的载体,就是雇员,是那些了解和掌握商业机密或者核心技术的企业员工、管理者。他们的流动,带来了商业或者技术机密的不稳定性,于是,利用竞业限制条款进行反制和遏止,就成了必然选择。简单来说,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对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通常不超过二年。在劳动合同中,竞业限制条款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生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可能知悉企业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如市场销售人员、财会人员、秘书等。有限制,就应该有补偿,竞业限制协议中的补偿金标准,通常由双方约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如果不存在约定的,则按照法定经济补偿金赔偿。 此次杨鑫事件中,一个最大的狐疑是,作为集团副总裁这么高级别的人员,居然在一个月内直接去了最大竞争对手的企业、担任同一职位的高管,这就有点太奇怪了,当初王飙从索菲亚离开,还去梦百合虚晃了一圈呢。吃瓜群不得不认为,欧派与杨鑫之间并无“竞业限制”。那欧派为什么不与杨鑫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呢?有人解读为:欧派太抠了,不舍得花这个钱;还有人解读为:估计补偿协议和金额没谈拢;第三种解读是:欧派大了,对这些“小事”不介意,也不认为一个人离开到竞争对手那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后果,所以不限制离开的人去哪儿。 对于第一种解读,笔者只能“呵呵”。欧派作为一个现今市值过千亿的企业,显然不差钱,而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抠不抠门与企业大不大、差不差钱其实也并没啥直接关系。 很多人认为欧派的做法并不理智、或者说不大气。职业经理人跟着老板打拼这么多年,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青春,应该有个互相尊重,毕竟在一行做久了,出去以后也不大可能再去做别的行业。而欧派再强,也有软肋,杨鑫这种职位的人,一定知道欧派的软肋在什么地方,如果找到合适的地方,回头反击一下的话,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果能花点钱,签个协议,赢得半年或者多久的时间的话,对欧派也不见得是个坏事。再说了,不管索菲亚衣柜从老大跌到老二,是不是杨鑫对欧派的贡献,但大家都是行业数一数二的头部企业,这样来来去去,未免有点让人看笑话。还有人的解读则更带功利性。认为能放手说明不爱了,对不爱的人,自然不会再投入更多。而人的作用终究有限,欧派有完善的系统,健全的机制,保证人才的不断涌现。这么多年,每年都在调整,欧派越来越好,因为后边储备着大量的人才,不说走一个,走十个人对他也没啥影响。况且,大企业如军队,上面不腾位置,下面上升的路就堵死了,人才上升通道一堵死,企业后续发展就乏力。所以,三四年走掉一批高层,才是企业乐见的。事实上,索菲亚成了欧派离职高管的输送基地,包括刘泽勤,赵彬,刘志超等一干人马,都是欧派出来后在索菲亚担任高管。
其实根本不需要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杨鑫离开欧派,起码在表面上是表达了感恩和祝福的,他和欧派之间,达成了什么样的谅解或协议,外人也不得而知,也无需过多揣测。而欧派可以放他,显然也是后面有了替补的人。杨鑫从欧派离开后,不管有没有签竞业限制协议,不管是什么原因签或没签,他火速奔向竞争对手,显然欧派未进行或未能进行任何干预。说回到竞业限制。竞业限制在中国,其实并无悠久的传统,劳动者离职跳槽重新换工作,往往会到竞争对手的企业,就算自己另起炉灶,也是干回本行,因为这才可以发挥熟悉业务的优势,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但对于高管或顶级研发人员来说,他们掌握着原公司的核心机密,这些机密或技术难免就会用到新的公司的工作中,必然会侵犯原公司的利益,所以从西方传入竞业限制,是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但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的强势,或慎重过头,把竞业限制定得很不合理,又不给支付竞业限制的补偿金,又要限制你这个那个,也会遭遇被拒绝的结果。而雇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无论曾经有过多少脉脉温情,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利益的博弈,一纸协议是这种利益关系最好的平衡方式。一方面,竞业限制是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操守,签了字、拿了补偿就该遵守。另一方面,如果是公司觉得你不行了、或不重要了而把你给辞退了,那么你所掌握的这些东西就可以视作不是特别重要的,或者说不会给原公司造成多大危害和损失的,大可不必受任何竞业限制。现在大家又都在猜测刘泽勤下一站将去哪儿,以及他的走是蓄谋已久、还是与杨的来有直接关系,或者说“一切实际都是高手们在后面已经安排好的”。还是那句话,职业经理人走与留,都是正常的,这样娱乐化、八卦化只能拉低行业的水准。经理人与老板,其实都需要明确自己存在的价值,也都要给予彼此的存在感。也许,对于头部企业的高管来说,职业经理人最需要的已不是钱,而是足够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什么,是足够被重视、被重用、被信任、被“爱”感觉。而钱,可能早已不是他们选择下家的唯一标准了。